感怀三十一首

· 刘基
客有持六经,翩翩西入秦。 衣冠独异状,谈舌空轮囷。 献纳竟何补,焚坑祸谁因。 昂昂采芝士,矫矫蹈海人。 龙骧九渊外,岂复叹获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翩翩:形容风度或文采的优美。
  • 轮囷:形容言论或文章的雄辩有力。
  • 献纳:指向君主或朝廷献言或献物。
  • 焚坑:指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事件。
  • 昂昂:形容气度不凡,高傲。
  • 矫矫:形容英勇出众。
  • 龙骧:形容气概威武。
  • 九渊:深渊,比喻极深的地方。
  • 获麟:古代传说中麒麟出现是吉祥的象征,但若麒麟被捕获则预示不祥。

翻译

有位客人带着六经,风度翩翩地西行入秦。 他的衣冠与众不同,谈吐间充满雄辩之力。 他献言献策,但最终又有何补益? 焚书坑儒的灾难,又是谁造成的呢? 那些高傲的采芝之士,那些英勇的蹈海之人。 他们如龙腾九渊之外,又何须叹息麒麟被捕获。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一位持六经入秦的客人和其他一些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时代变迁和文化命运的深刻感慨。诗中,“客有持六经,翩翩西入秦”展现了客人的风度和学识,而“献纳竟何补,焚坑祸谁因”则透露出对文化灾难的无奈和追问。最后,“龙骧九渊外,岂复叹获麟”以豪迈的笔触,抒发了对超越世俗、追求更高境界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文化传承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刘基

刘基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