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三十一首

· 刘基
大道散草泽,呻吟在康衢。 蔓葛自缠绕,兰蕙日萧疏。 鸡鸣出门去,薄暮还走趋。 进则蚊蚁萃,退为失群乌。 君看拜尘友,逸气凌东都。 凄凉白首叹,千载为嗟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大道散草泽:大道上散落着草和沼泽,形容社会的混乱和无序。
  • 呻吟在康衢:在繁华的大街上有人呻吟,康衢指四通八达的大路。
  • 蔓葛自缠绕:蔓生的葛藤自己缠绕,比喻事物纠缠不清。
  • 兰蕙日萧疏:兰花和蕙草日渐稀疏,比喻美好的事物逐渐消失。
  • 鸡鸣出门去:鸡叫时就出门,形容起早贪黑地劳作。
  • 薄暮还走趋:傍晚时分还在匆忙行走,形容劳作到很晚。
  • 进则蚊蚁萃:前进时像蚊子和蚂蚁一样聚集,形容人群拥挤。
  • 退为失群乌:后退时像失去群体的乌鸦,形容孤独无助。
  • 君看拜尘友:你看那些追逐权贵的人,拜尘友指追随权贵的人。
  • 逸气凌东都:超凡脱俗的气质超越了东都(指京城),形容人的气质非凡。
  • 凄凉白首叹:白发苍苍时感到凄凉并叹息,形容晚年生活的凄凉。
  • 千载为嗟吁:千年之后人们仍为之叹息,形容事情的影响深远。

翻译

大道上散落着草和沼泽,繁华的大街上有人呻吟。蔓生的葛藤自己缠绕,兰花和蕙草日渐稀疏。鸡叫时就出门劳作,傍晚时分还在匆忙行走。前进时像蚊子和蚂蚁一样拥挤,后退时像失去群体的乌鸦一样孤独。你看那些追逐权贵的人,他们的气质非凡,超越了京城。白发苍苍时感到凄凉并叹息,千年之后人们仍为之叹息。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社会混乱、劳作艰辛和人生凄凉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大道散草泽”、“蔓葛自缠绕”等,生动地展现了社会的无序和事物的纠缠。同时,通过对比“进则蚊蚁萃”和“退为失群乌”,深刻揭示了人们在社会中的无奈和孤独。最后,“凄凉白首叹,千载为嗟吁”则抒发了作者对人生晚年凄凉境遇的深切同情和千年之后人们仍为之叹息的深远影响。

刘基

刘基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