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掩泣:掩面哭泣。
- 供奉班:指在朝廷中担任供奉官职的群体。
- 孤臣:孤立无助的臣子。
- 燕山:山名,位于今河北省北部,此处指代明朝首都北京。
- 道直:指言行正直。
- 三黜:三次被贬。
- 排空:指排除障碍,直上云霄。
- 九关:指天宫的九重门,比喻朝廷的深严。
- 白傅井泉:指白居易(白傅)的井水,白居易曾在杭州任官,其井水被视为清泉。
- 苏公堤柳:指苏轼(苏公)在杭州修建的苏堤上的柳树。
- 谪仙:被贬谪的仙人,此处指被贬的官员。
- 栖迟:停留,居住。
- 愁绝:极度忧愁。
- 西风:秋风,常用来象征凄凉。
- 旧颜:指旧时的容颜,比喻旧时的荣耀或地位。
翻译
掩面哭泣着告别了朝廷中的供奉官职,孤立无助的臣子何时才能返回燕山(北京)?只要言行正直,即使被贬三次也应当,但谁又能为我排除障碍,直上云霄,叩开朝廷的深严之门?白居易的井水足以自酌,苏轼的堤柳易于追忆攀折。这里自古以来就是被贬谪的官员停留之地,极度忧愁中,秋风似乎也损害了旧时的荣耀容颜。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被贬官员的深切同情与不舍。诗中,“掩泣长辞供奉班”描绘了离别的悲伤场景,而“孤臣何日返燕山”则透露出对未来的不确定和期盼。诗人的正直与无奈在“道直宜三黜”与“谁为排空叩九关”中得到体现,展现了忠臣的坚贞与朝廷的冷漠。后两句通过对白居易和苏轼的引用,寄托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明代士人的忠诚与忧国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