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引

· 刘基
晚云凝,晚烟横,烟草茫茫云树平。杜鹃声,不堪听,别泪暗倾,良宵空月明。 冰蚕丝断琅玕折,湘妃竹死青冥裂。短长亭,几千程。 归计未成,愁随江水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晚云凝:傍晚的云彩凝重,形容云层厚密。
  • 晚烟横:晚间的炊烟横亘,形容炊烟缭绕。
  • 烟草茫茫:烟雾和草地连成一片,模糊不清。
  • 云树平:云雾缭绕的树木看起来平坦无边。
  • 杜鹃声:杜鹃鸟的叫声。
  • 冰蚕丝:传说中冰蚕所吐的丝,比喻极细且珍贵的丝线。
  • 琅玕(láng gān):美玉,这里比喻珍贵的物品。
  • 湘妃竹:传说中湘妃泪滴在竹子上形成的斑点,这里指竹子。
  • 青冥:天空。
  • 短长亭:古代路边的亭子,供行人休息,也常用于送别。
  • 几千程:形容路途遥远。

翻译

傍晚的云彩凝重,晚间的炊烟横亘,烟雾和草地连成一片,模糊不清,云雾缭绕的树木看起来平坦无边。杜鹃鸟的叫声,让人不忍听闻,离别的泪水暗自倾泻,美好的夜晚只有月亮孤独地照耀。

传说中冰蚕所吐的珍贵丝线断裂,美玉般的物品破碎,湘妃竹因悲伤而死去,天空仿佛也被撕裂。路边的短长亭,数不尽的路程。归家的计划尚未实现,忧愁如同江水般涌生。

赏析

这首作品以晚云、晚烟、烟草等自然景象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离别与思乡的凄凉画面。通过“杜鹃声”、“别泪暗倾”等细腻的情感描写,表达了深切的离愁别绪。诗中“冰蚕丝断”、“琅玕折”、“湘妃竹死”等意象,进一步以物喻情,强化了诗人的哀愁与无奈。结尾的“归计未成,愁随江水生”更是将思乡之情与江水相连,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无尽愁思。

刘基

刘基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