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脩竹图

· 刘基
九疑山下湘江畔,多少筼筜覆碧湍。 自有清阴堪解愠,也能结实待栖鸾。 濛濛暖翠晨烟洽,颗颗明珠夕露漙。 长日焚香对图画,青冥风雨共凄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筼筜(yún dāng):一种生长在水边的竹子。
  • 碧湍:碧绿的急流。
  • 解愠:消除烦恼。
  • 结实:结果实,指竹子成熟后能结出果实。
  • 栖鸾:指凤凰栖息,比喻高贵的居所或人物。
  • 濛濛:形容细雨或雾气朦胧的样子。
  • 暖翠:温暖的绿色,形容竹子颜色。
  • 晨烟:早晨的雾气。
  • 明珠:比喻露珠。
  • 夕露:晚上的露水。
  • (tuán):形容露水多而圆的样子。
  • 青冥:深青色的天空,这里指竹林的幽深。
  • 凄寒:凄凉而寒冷。

翻译

在九疑山下的湘江边,覆盖着许多筼筜竹,它们碧绿的枝叶在急流上摇曳。 这些竹子以其清新的阴凉来消除人们的烦恼,也期待着结出果实,供凤凰栖息。 清晨,温暖的绿色竹林中雾气朦胧,傍晚,露珠如明珠般圆润。 整日里,我焚香对着这幅竹林图画,感受着竹林深处的风雨,共同体验着凄凉与寒冷。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九疑山下湘江畔的筼筜竹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竹林的清新与幽静。诗中,“自有清阴堪解愠,也能结实待栖鸾”表达了竹子不仅能为人们提供阴凉,消除烦恼,还象征着高洁与希望。后两句通过对清晨与傍晚竹林景象的描绘,进一步以自然景象来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深远。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刘基

刘基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