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孟伯真感兴四首

· 刘基
平时盗贼起成云,厚禄能忘愧庶民。 樽俎自高廊庙策,经纶不用草茅人。 思家远道风尘恶,争食空山虎豹嗔。 莫怪洛阳年少客,持书痛哭向枫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和别人的诗,并按照其韵脚作诗。
  • 孟伯真:人名,诗人的朋友。
  • 感兴:因感触而生的情绪。
  • 厚禄:高官厚禄。
  • 樽俎(zūn zǔ):古代盛酒食的器具,这里指宴席。
  • 廊庙:朝廷。
  • 经纶:治理国家大事。
  • 草茅人:指平民百姓。
  • 风尘恶:形容旅途艰难。
  • 虎豹嗔(chēn):比喻凶恶的势力。
  • 洛阳年少客:指年轻的洛阳人。
  • 持书:拿着书信。
  • 枫宸(chén):宫殿,这里指朝廷。

翻译

平时盗贼如云起,那些享受高官厚禄的人,是否曾感到愧对百姓? 他们在宴席上自以为高明,朝廷的策略自成一体,却不再需要平民的智慧。 思念家乡,远道而来的风尘显得格外险恶,而在空山中争夺食物,虎豹的怒吼让人心惊。 不要怪罪那些年轻的洛阳人,他们手持书信,向着朝廷痛哭,表达心中的不满和诉求。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厚禄”与“庶民”、“樽俎”与“草茅人”的境遇,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和不公。诗中“思家远道风尘恶”和“争食空山虎豹嗔”描绘了百姓生活的艰辛和环境的险恶。最后两句通过“洛阳年少客”的形象,表达了平民对朝廷的不满和对改变现状的渴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刻关注和对民生的深切同情。

刘基

刘基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