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石末公见寄五绝

· 刘基
楩楠割截为椽杙,岁暮搜材到柞薪。 怅望无因见夏后,再平水土叙彝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楩楠(pián nán):两种树名,楩是黄楩木,楠是楠木,都是珍贵的木材。
  • 割截:切割。
  • 椽杙(chuán yì):椽子和小木桩。
  • 岁暮:年末。
  • 搜材:寻找木材。
  • 柞薪(zuò xīn):柞木柴火。
  • 怅望:失望地望着。
  • 无因:没有机会。
  • 夏后:指夏朝的君主,这里特指传说中的大禹。
  • 平水土:治理水土,指大禹治水的功绩。
  • 叙彝伦(xù yí lún):叙述和维护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

翻译

将珍贵的楩楠木材切割成椽子和小木桩,年末时为了寻找木材,连柞木柴火也不放过。我失望地望着远方,没有机会见到伟大的夏朝君主大禹,再次治理水土,维护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述对珍贵木材的利用和年末寻找木材的情景,表达了对古代英雄大禹的怀念和对现实社会秩序的忧虑。诗中“怅望无因见夏后”一句,深刻表达了对大禹治水功绩的敬仰和对当下社会状况的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刘基

刘基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