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时述事十首
豢狗不噬禦,星驰募民兵。
民兵尽乌合,何以壮干城。
百姓虽云庶,教养素无行。
譬彼原上草,自死还自生。
安知徇大义,捐命为父兄。
利财来应召,早怀逃窜情。
出门即剽掠,所过沸如羹。
总戎无节制,颠倒迷章程。
威权付便嬖,赏罚昧公平。
饥寒莫与恤,锐挫怨乃萌。
见贼不须多,奔溃土瓦倾。
旌旗委曲野,鸟雀噪空营。
将军与左右,相顾目但瞠。
此事巳习惯,智巧莫能争。
庙堂忽远算,胸次猜疑并。
岂乏计策士,用之非至诚。
德威两不立,何以御群氓。
慷慨思古人,恻怆泪沾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噬 (shì):咬。
- 禦 (yù):抵御。
- 乌合:比喻没有组织,像一群乌鸦。
- 干城:比喻国家的支柱。
- 庶:众多。
- 徇 (xùn):顺从,遵从。
- 剽掠 (piāo lüè):抢劫掠夺。
- 沸如羹:比喻混乱不堪。
- 总戎:总指挥。
- 便嬖 (biàn bì):宠信的小人。
- 瞠 (chēng):瞪大眼睛看。
- 庙堂:朝廷。
- 胸次:心中。
- 恻怆 (cè chuàng):悲伤。
翻译
养的狗不咬敌人,急忙招募民兵。民兵都是些没有组织的乌合之众,怎么能成为国家的支柱呢?百姓虽然众多,但平时没有受到教育。就像原野上的草,自生自灭。怎么知道他们会为了大义,舍命保护父兄呢?为了利益而来应召,心中早已怀有逃跑的念头。出门就开始抢劫,所到之处一片混乱。总指挥没有纪律,完全迷失了方向。权力交给了宠信的小人,赏罚不公。饥饿和寒冷无人关心,士气低落,怨气滋生。看到敌人不需要太多,就会土崩瓦解。旗帜丢弃在荒野,鸟雀在空营中鸣叫。将军和他的左右,只能瞪大眼睛看着。这种情况已经习以为常,智谋和技巧都无法改变。朝廷忽视了远大的计划,心中充满了猜疑。难道没有策略家吗?但用他们不是出于真心。德行和威严都无法建立,怎么能够统治百姓呢?我感慨地想起古人,悲伤得泪流满面。
赏析
这首诗深刻揭示了明朝时期军事和政治的混乱无序。诗人通过比喻和直白的叙述,批评了当时的招募制度、军事管理和社会教育的缺失。诗中“豢狗不噬禦”、“民兵尽乌合”等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军队的无能和混乱。后文对朝廷的批评,以及对德行和威严的呼唤,反映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忧虑和对古人的怀念。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刻洞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