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慎之自闽见访夜坐对酌怅然有感四首
故人发犹黑,故人心尚赤。
人生一世间,几见驹过隙。
南山有乔松,翠鹬斗颜色。
般倕不收录,野火恣焚炙。
枝枯干亦折,雪霰交洒淅。
中心有流液,入地化为石。
遗之五百年,犹堪补青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黄慎之:人名,作者的朋友。
- 闽:福建的简称。
- 般倕:古代巧匠的名字,这里指技艺高超的人。
- 收录:这里指被采纳或利用。
- 雪霰:小雪珠,多在下雪前降下。
- 洒淅:形容雪霰纷纷落下。
- 流液:指松树的树脂。
- 化为石:指树脂硬化成琥珀。
- 补青天:比喻有补天之才或能成就大事。
翻译
老朋友黄慎之从福建来访,夜晚我们坐在一起对饮,心中不禁感到怅然若失。我感慨地说:“老朋友啊,你的头发依旧乌黑,你的心依旧赤诚。人生在世,能有几次见到时光如白驹过隙般匆匆流逝?南山上有高大的松树,翠绿的鹬鸟在比拼颜色。那些技艺高超的人却不被采纳,任由野火肆意焚烧。树枝枯萎,树干也折断,雪霰纷纷落下。但松树的中心仍有流动的树脂,它们入地后化为坚硬的石头。即使遗留了五百年,这些石头仍有可能用来补天。”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故人黄慎之的形象和南山乔松的遭遇,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人才被埋没的感慨。诗中,“故人发犹黑,故人心尚赤”展现了故人的年轻与忠诚,而“人生一世间,几见驹过隙”则抒发了对光阴易逝的无奈。后文以南山乔松为喻,暗示了人才被忽视和摧残的悲惨命运,但“中心有流液,入地化为石”又寄寓了希望,即使遭受磨难,人才的价值仍有可能在未来得到体现。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