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修院良上人浸月轩
华池浸皓月,高下共清瑩。
烱如长明灯,飞入大圆镜。
又疑铅汞炉,伏火发宵映。
层轩问九秋,万象出昏暝。
月米池色动,月去池色定。
窥临足游适,玩味见心性。
珍重无生侣,于焉托清净。
宴坐六尘空,百魔从律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华池:指清澈的池塘。
- 皓月:明亮的月亮。
- 清瑩:清澈透明。
- 烱:明亮。
- 大圆镜:比喻月亮。
- 铅汞炉:古代炼丹用的炉子,这里比喻月光下的池塘。
- 伏火:隐伏的火焰,指月光。
- 宵映:夜晚的映照。
- 九秋:深秋。
- 昏暝:昏暗。
- 月米池色动:月光照在池水上,水面波光粼粼。
- 玩味:细细体会。
- 心性:内心的本质。
- 无生侣:指修行者,不生不灭的伴侣。
- 六尘:佛教用语,指色、声、香、味、触、法六种感官所感受到的外界事物。
- 百魔:各种烦恼和障碍。
- 律令:法则,命令。
翻译
清澈的池塘映照着明亮的月光,上下都是一片清澈透明。 月光如同长明的灯火,飞入那如大圆镜般的月亮之中。 又像是炼丹炉中的铅汞,在夜晚的火光中闪烁。 层层叠叠的轩窗透出深秋的气息,万物从昏暗中显现。 月光照在池水上,水面波光粼粼;月亮离去,池水恢复平静。 在这里观赏足以让人感到舒适,细细体会可见内心的本质。 珍重那些修行者,他们在这里寄托了清净。 静坐时,六尘皆空,百魔皆随法则而消散。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静谧的秋夜景象,通过月光与池水的交相辉映,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美丽。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意象,如“大圆镜”、“铅汞炉”等,增强了诗歌的视觉效果和想象空间。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清净境界的向往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整体上,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心灵的双重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