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诗五首送高则诚南征

· 刘基
清晨绝长江,日夕次海滨。 北风吹旆旌,军动速若神。 令严戎马闲,九陌无惊尘。 伐鼓震溟峤,扬帆役鲛人。 鲸鳞京观筑,鳄醢华筵春。 喈喈布谷鸣,祁祁农鸤春。 去子还故乡,悲喜集里邻。 荷锸启瓦砾,再荷天地仁。 抚绥属有望,世世为尧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横渡。
  • :停留。
  • 旆旌(pèi jīng):古代的军旗。
  • 戎马:指军队。
  • 溟峤(míng jiào):指大海和高山。
  • 鲛人:传说中生活在海里的半人半鱼的生物。
  • 鲸鳞:指鲸鱼的鳞片,这里比喻战功。
  • 京观:古代为纪念战功而筑的高台。
  • 鳄醢(è hǎi):鳄鱼肉制成的食品。
  • 喈喈(jiē jiē):形容鸟鸣声。
  • 祁祁:众多貌。
  • 农鸤(nóng shī):指农夫。
  • 荷锸(hè chā):扛着锹。
  • 瓦砾:破碎的砖瓦。
  • 抚绥:安抚,稳定。

翻译

清晨横渡长江,傍晚时分停留在海边。 北风吹动军旗,军队行动迅速如神。 军令严明,战马闲适,街道上没有惊起的尘土。 击鼓声震动了大海和高山,扬帆航行如同驱使海中的鲛人。 战功显赫,如同筑起了纪念的高台,宴席上摆满了鳄鱼肉,春意盎然。 布谷鸟鸣叫,农夫们忙碌着春耕。 离开你回到故乡,悲喜交集在邻里之间。 扛着锹清理瓦砾,再次感受到天地的仁慈。 安抚和稳定是众人的期望,世世代代成为尧帝的子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军队清晨渡江、傍晚驻扎海滨的壮阔场景,通过北风、旆旌、戎马等意象展现了军队的威武和行动的迅速。诗中“伐鼓震溟峤,扬帆役鲛人”等句,运用神话元素,增强了诗歌的想象力和艺术感染力。结尾部分,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对国家和民众的关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诗人刘基的文学才华和对时代精神的把握。

刘基

刘基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