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李伯时画渊明归来图
江左昔溃乱,桓卢递相寻。
刘裕起寒微,长驱扫氛祲。
秋草虽未枯,霜雪巳骎骎。
陶公节义士,素食岂其心。
我才非管葛,谁能起沦沉。
所以歌去来,归卧五柳阴。
悠悠多感激,怆恨寄讴吟。
哲人贵知几,芳名留至今。
展图三叹息,怀古一何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江左: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即今江苏省一带。
- 桓卢:指桓玄和卢循,两人均为东晋末年的叛乱领袖。
- 氛祲(jìn):指不祥之气,比喻国家的危难。
- 骎骎(qīn qīn):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比喻时间流逝迅速。
- 管葛:指管仲和诸葛亮,两人都是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 沦沉:指沉沦,比喻国家或个人的衰败。
- 知几:指预知未来的能力。
翻译
在江左地区,曾经发生了混乱,桓玄和卢循相继作乱。刘裕从贫寒中崛起,率领军队扫除了国家的危难。虽然秋草还未枯萎,但霜雪已经迅速降临。陶渊明是一个有节操的士人,他岂能满足于平庸的生活。我的才能不及管仲和诸葛亮,谁又能振兴这个沉沦的国家呢?因此我选择歌颂《归去来兮辞》,归隐在五柳树下。我内心充满了感慨,悲伤地吟唱。智者贵在能预知未来,陶渊明的芳名至今留存。展开这幅画卷,我不禁三次叹息,对古人的怀念是多么深切。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东晋末年历史背景的回顾,表达了对陶渊明高尚节操的赞美和对时局的忧虑。诗中,“江左昔溃乱,桓卢递相寻”描绘了当时的混乱局面,而“刘裕起寒微,长驱扫氛祲”则展现了刘裕的英雄形象。诗人自谦“我才非管葛”,表达了对国家沉沦的无奈。最后,通过对陶渊明归隐生活的向往,诗人抒发了对古代智者的敬仰和对现实的不满,体现了深沉的历史感慨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