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同方舟上人登师子岩作

· 刘基
落日下前峰,轻烟生远林。 云霞媚馀姿,松柏澹清阴。 振策纵幽步,披榛陟层岑。 槿花篱上明,莎鸡草间吟。 凉风自西来,飗飗吹我襟。 荣华龙几时,摇落方自冷。 逝川无停波,急弦有哀音。 顾瞻望四方,怅焉愁思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振策:挥动马鞭,这里指行走。
  • 披榛:拨开丛生的荆棘。
  • :登上。
  • 层岑:连绵的山峰。
  • 槿花:一种花,常用来形容短暂的美。
  • 莎鸡:一种昆虫。
  • 飗飗:形容风声。
  • 摇落:指植物的叶子落下。
  • 逝川:比喻流逝的时光。
  • 急弦:紧绷的琴弦,比喻紧张或悲伤的情绪。

翻译

夕阳缓缓沉下前方的山峰,轻烟从远处的树林中升起。 云霞展现出它们最后的妩媚姿态,松柏在淡淡的清阴中显得宁静。 我挥动马鞭,漫步在幽静的小路上,拨开丛生的荆棘,登上连绵的山峰。 篱笆上的槿花在明亮中绽放,草间的莎鸡在吟唱。 凉风从西方吹来,飗飗地吹拂着我的衣襟。 荣华富贵能持续多久呢?就像植物的叶子,终究会落下,回归冷寂。 流逝的时光如同不停歇的河流,紧张的琴弦奏出哀伤的音符。 我环顾四周,心中涌起深深的愁思。

赏析

这首作品以夕阳下的山林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画面。诗中,“落日”、“轻烟”、“云霞”等自然元素共同营造出一种日暮时分的静谧美感,而“松柏”、“槿花”、“莎鸡”则增添了生命的气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荣华富贵无常的深刻认识。结尾的“怅焉愁思深”更是深化了这种情感,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和情感的交融。

刘基

刘基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

刘基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