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肤功:大功。
- 雅奏:典雅的乐曲,此处指战功的颂歌。
- 谢安:东晋政治家、军事家,这里借指图中的主人公(xiè ān)。
- 青云:比喻高官显爵。
- 弹冠:指准备出仕为官。
- 千秋:千年,形容岁月长久。
- 苜蓿(mù xu):一种植物,这里借指战马的饲料,象征征战。
- 秦垒:指秦代的营垒。
- 九伐:古代对诸侯违犯天子命令行为的九种讨伐。这里泛指征伐。
- 威仪:庄重的仪容举止。
- 汉官:汉代的官制,这里代指朝廷的威严。
- 涿鹿(zhuō lù):古代地名,相传黄帝与蚩尤曾在此作战。
- 卢龙:古代地名,在今河北省境内。
- 终童:西汉人终军,这里作者自比,认为自己像终军一样年老。
- 长缨:长绳子,这里指杀敌的武器。
- 羽翰:翅膀,引申为飞翔的能力,代指才能、本领。
翻译
一曲清丽的歌声送别谢安般的英雄人物,在高官显爵的位置上回忆着出仕为官的情景。 长久以来的征战使战马的饲料都归于秦代的营垒,多次征伐彰显出朝廷的威严,就像汉代的官制一样庄重。 在涿鹿,月光与弓影相互映衬,在卢龙,寒霜落下,剑上的光芒带着寒意。 在这政治清明的时代,自己嘲笑自己像终军一样年老,想要请求拿着长绳去杀敌,却惭愧自己没有那样的才能。
赏析
这首诗是对一幅展现战功的图的题诗。诗中通过对历史典故和战争场景的描绘,赞扬了图中人物的功绩和威严。首联以谢安作比,表达对主人公的赞美和对其仕途的期望。颔联通过“千秋苜蓿归秦垒,九伐威仪肃汉官”,强调了长期的征战和朝廷的威严。颈联“涿鹿月连弓影合,卢龙霜落剑花寒”描绘了战争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寒冷、肃杀的氛围。尾联作者自比终童,表达了自己虽有报国之志,但自觉年老力衰、才能不足的感慨。整首诗意境雄浑,用词精准,既展现了对历史的回顾,又表达了对当下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望,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内心的矛盾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