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奉常李明府招同徐方伯欧博士集广惠寺

花时曾共醉长安,汉殿威仪备从官。 兰草每从西省握,贝经频对竺僧看。 重来冠盖人非昔,一落江湖计转难。 不是夷门宾客在,风尘吾已倦弹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奉常:官名,秦代九卿之一,掌管宗庙礼仪。这里指李明府的官职。
  • 明府:汉代对郡守的尊称,唐代以后多用以称县令。这里是对李姓官员的尊称。
  • 方伯:古代诸侯中的领袖之称,后来泛指地方长官。
  • 欧博士:对欧姓学者的尊称。
  • 广惠寺:寺庙名。
  • 汉殿威仪:指朝廷的礼仪和威严。
  • 从官:随从的官员。
  • 兰草:一种香草,古人认为它象征高洁的品德。
  • 西省:官署名,唐代指中书省,这里泛指官场。
  • 贝经:指佛经。因为古代用贝多罗树叶写佛经,所以称佛经为贝经。(“贝”读“bèi”)
  • 竺僧:来自天竺(古代印度)的僧人。
  • 冠盖:官员的冠服和车乘,这里指官员。
  • 夷门:战国时魏国都城大梁的东门,这里借指好友相聚的地方。
  • 弹冠: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

翻译

在花开的时节我们曾一同在长安醉酒,那时候汉殿的威仪彰显着众从官的身份。 常常在官场中手持兰草,频繁地对着竺僧阅读佛经。 如今再次来到这里,当年的官员们已非往昔之人,一旦落入江湖,想要施展抱负就变得更加困难。 若不是有这些好友在此相聚,我在这尘世中已经疲惫不堪,不愿再去追求功名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聚时的情景以及内心的感慨。诗的首联回忆了曾经在长安的美好时光,那时大家身处朝廷,尽显威仪。颔联则描写了在官场中的一些行为,如手持兰草和阅读佛经,展现出一种高雅的情趣。颈联笔锋一转,感叹如今重来时,人事已非,而且在江湖中想要实现理想变得艰难,流露出一种世事无常和壮志难酬的情感。尾联则强调了好友相聚的重要性,若不是有他们在,自己在这尘世中早已厌倦了追求功名。整首诗意境深沉,情感真挚,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友情的珍视。

黎民表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