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奉常:官名,秦代九卿之一,掌管宗庙礼仪。这里指李明府的官职。
- 明府:汉代对郡守的尊称,唐代以后多用以称县令。这里是对李姓官员的尊称。
- 方伯:古代诸侯中的领袖之称,后来泛指地方长官。
- 欧博士:对欧姓学者的尊称。
- 广惠寺:寺庙名。
- 汉殿威仪:指朝廷的礼仪和威严。
- 从官:随从的官员。
- 兰草:一种香草,古人认为它象征高洁的品德。
- 西省:官署名,唐代指中书省,这里泛指官场。
- 贝经:指佛经。因为古代用贝多罗树叶写佛经,所以称佛经为贝经。(“贝”读“bèi”)
- 竺僧:来自天竺(古代印度)的僧人。
- 冠盖:官员的冠服和车乘,这里指官员。
- 夷门:战国时魏国都城大梁的东门,这里借指好友相聚的地方。
- 弹冠: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
翻译
在花开的时节我们曾一同在长安醉酒,那时候汉殿的威仪彰显着众从官的身份。 常常在官场中手持兰草,频繁地对着竺僧阅读佛经。 如今再次来到这里,当年的官员们已非往昔之人,一旦落入江湖,想要施展抱负就变得更加困难。 若不是有这些好友在此相聚,我在这尘世中已经疲惫不堪,不愿再去追求功名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聚时的情景以及内心的感慨。诗的首联回忆了曾经在长安的美好时光,那时大家身处朝廷,尽显威仪。颔联则描写了在官场中的一些行为,如手持兰草和阅读佛经,展现出一种高雅的情趣。颈联笔锋一转,感叹如今重来时,人事已非,而且在江湖中想要实现理想变得艰难,流露出一种世事无常和壮志难酬的情感。尾联则强调了好友相聚的重要性,若不是有他们在,自己在这尘世中早已厌倦了追求功名。整首诗意境深沉,情感真挚,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