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子厚宗侯嘉斋之子

颇忆淮南招隐士,曾题尺牍到沧州。 西关明月几回夜,北阙风沙千里秋。 自信蛾眉能绝世,谁吟白雪在高楼。 上书一谢金门去,青翰无因共傍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颇忆:很是回忆,很是想起。
  • 淮南招隐士:西汉淮南王刘安的门客淮南小山作的《招隐士》,这里借指招揽人才。
  • 尺牍:书信。
  • 沧州:水边的地方,此处泛指地方。
  • 西关:西边的关隘,这里可能指长安西边的门户。
  • 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是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奏事之处,后也用来借指朝廷。
  • 蛾眉:本指女子细长而弯曲的眉毛,这里比喻美好的容貌或才华。
  • 白雪:古代楚国的一种高雅的歌曲,这里泛指高雅的文学艺术作品。
  • 金门:汉代宫门名,这里指代朝廷。
  • 青翰(hàn):一种鸟,这里指船。因为这种鸟常被用来装饰船头,所以有时也代指船。

翻译

我很是想起淮南王招揽隐士的故事,也曾把书信寄到那遥远的地方。 西边关隘的明月已照了几回夜晚,朝廷所在的北方正历经风沙漫漫的千里之秋。 自信那美丽的容貌和才华堪称绝世,可谁又在高楼上吟咏那高雅的作品呢。 向朝廷上书一封表示辞别,离开那里,从此那船儿也无法再与你一同并行。

赏析

这首诗以回忆起淮南招隐士的典故开篇,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的回忆和对某种招揽或期待的联想。接下来通过描绘西关的明月和北阙的风沙,营造出一种悠远而又有些沧桑的氛围,暗示了时光的流转和世事的变迁。诗中提到自信蛾眉能绝世,表达了对自己或某人容貌与才华的自信,但随后又流露出一种孤独和无人赏识的情感,以“谁吟白雪在高楼”表现出来。最后,诗人表示上书辞别朝廷,意味着离开官场或某种束缚,而“青翰无因共傍舟”则进一步强调了离别的无奈和孤独。整首诗意境深沉,情感复杂,通过对景物和情感的交织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思考。

黎民表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