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仲昭万竿烟雨图为刘仲恭题

洋州墨竹曾传谱,东吴夏卿亦其伍。 常扫风枝及雨叶,世人往往倾赀取。 此幅离奇动万竿,烟岚灭没蛟龙蟠。 碧鲜下拂彪池浅,翠葆阴生洞壑寒。 天籁刁骚忽然起,水意山情落棐几。 窗前作赋戛金声,林下挥觞助玄理。 烦襟俗状借解纷,始知不可无此君。 写真已足轻尺璧,何况溪边十亩云。 愿君宝之勿轻掷,城南僦舍胜泉石。 藉苔瀹茗时展观,洗予肮脏风尘色。
拼音

所属合集

#五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洋州:今陕西洋县,北宋文同曾在此为官,善画竹。
  • 墨竹:用墨画的竹子。
  • 传谱:传承画竹的技法、风格。
  • 东吴:古地域名,这里指夏仲昭所在的地方。
  • 夏卿:指夏仲昭,因曾为官,故以“卿”称之。
  • 其伍:其中的一员,指其也是画竹名家。
  • 烟岚(lán):山里蒸腾起来的雾气。
  • 灭没:形容忽隐忽现。
  • 蛟龙蟠(pán):像蛟龙盘踞。
  • 碧鲜:形容竹子的青翠鲜润。
  • 彪池:浅水池。
  • 翠葆(bǎo):指竹子如翠色的仪仗。
  • (lài):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
  • 刁骚:风声。
  • 棐几(fěi jǐ):用榧木做的几桌。
  • 烦襟:烦闷的心怀。
  • 俗状:世俗的情态。
  • 解纷:解除纠纷或烦闷。
  • 写真:此指画的逼真。
  • 尺璧:大块的璧玉,喻珍贵之物。

翻译

洋县的文同画墨竹曾传下画谱,东吴的夏仲昭也是画竹名家之一。 他常常描绘风中的竹枝和雨中的竹叶,世人往往花费重金争相获取。 这幅图中奇妙地展现出万竿翠竹,烟雾缭绕中仿佛蛟龙盘踞。 青翠鲜润的竹子向下轻拂着浅浅的水池,翠绿的竹枝像仪仗般生长,使山洞沟壑生出寒意。 忽然间风声响起,水的意境和山的情趣落在了棐几之上。 在窗前作赋时声音清脆,在林下设宴饮酒有助于领悟深奥的道理。 烦闷的心怀和世俗的情态借此得以解除,才知道不能没有竹子。 这幅逼真的画作足以轻视大块的璧玉,更何况还有那如溪边十亩白云般的意境。 希望您能珍视这幅画不要轻易丢弃,在城南租的房舍比清泉山石还要好。 靠着苔藓泡茶时展开观赏,能洗去我满身的风尘俗气。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夏仲昭的《万竿烟雨图》,表达了对这幅画作的赞美和对竹子的喜爱。诗中先提及文同的墨竹画谱,以衬托夏仲昭的画竹技艺,强调其画作的珍贵和受欢迎程度。接着详细描述了图中的景象,万竿翠竹在烟岚中若隐若现,充满生机与神秘。竹子的青翠鲜润以及给人带来的寒意,都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出来。诗中还提到在这样的环境中作赋饮酒的情景,体现了竹子所带来的高雅情趣和对人们心灵的慰藉。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这幅画的珍视,认为它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能让人忘却世俗的烦恼,洗去风尘之色。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画作的描绘和对竹子的赞美,传达了一种对自然、艺术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黎民表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