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缮部以三招余过桢伯馆以事不赴有诗见贻因和答之

华阳高馆向夜开,严霜拂面如飞埃。 愧我驱驰犹未息,南陌东城复几回。 水部梅花清兴发,招邀月下倾金罍。 可惜佳期竟虚度,主人不乐为停杯。 城头紞紞鼓声下,碧云愁暮空徘徊。 风尘澒洞谁怜才,昭王骏骨成驽骀。 鲍叔分金怜管仲,左桃忍死推羊哀。 今人结交不重义,斯道弃之如草莱。 云天高谊乃见尔,以胶投漆差堪儗。 曾闻怀友出关门,转见悲歌觅燕市。 明堂榱栋日经营,华省移文要纲纪。 多暇犹能过我曹,露胆倾肝向知己。 鱼目难酬明月珠,阳春却入巴人耳。 只今西北烽尘起,四郊多垒国之耻。 摧眉伏枥将何为,手执龙渊报天子。 功成当看画麒麟,拂衣归钓沧溟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缮部:官名,明清时为工部属官,掌修理、缮治之事。
  • 桢伯馆:可能是一个场所名。
  • 华阳:这里可能指的是华丽的地方。
  • 高馆:高大的馆舍。
  • 飞埃:飞扬的尘土。
  • 驱驰:奔走,忙碌。
  • 南陌东城:南边的道路和东边的城区,指奔走的地方。
  • 水部:官署名。魏晋时置水部曹,掌水道工程,隋代以后为工部四司之一。此指曾担任过水部官职的人。
  • 金罍(léi):大型的酒器。
  • 佳期:美好的时光,这里指约定的聚会时间。
  • 紞紞(dǎn dǎn):形容击鼓的声音。
  • 澒洞(hòng dòng):弥漫无际,这里指社会动荡不安。
  • 驽骀(nú tái):劣马,比喻才能低劣。
  • 鲍叔分金怜管仲:春秋时期,鲍叔牙和管仲是好友,鲍叔牙不贪财,与管仲分享财物,体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
  • 左桃忍死推羊哀:故事见于《后汉书·申屠刚传》,左伯桃和羊角哀一起去楚国求官,途中遇到大雪,粮食不足,左伯桃把自己的衣服和食物留给羊角哀,自己冻死。表现了他们之间的义气。
  • 草莱:杂草,田野。
  • 以胶投漆:像胶和漆那样黏结。形容感情炽烈,难舍难分。
  • 怀友出关门:表达思念朋友而出关去看望的情感。
  • 悲歌觅燕市:在燕市悲歌,可能表示心情悲愤或有不得志之意。
  • 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
  • 榱栋(cuī dòng):屋椽及栋梁。
  • 华省:指尚书省。
  • 纲纪:法度,法纪。
  • 我曹:我们。
  • 鱼目难酬明月珠:鱼目无法与明月珠相匹配,比喻自己的才能不被赏识。
  • 阳春却入巴人耳:高雅的音乐却被不懂欣赏的人听到,意为自己的见解不被人理解。
  • 烽尘:烽火和烟尘,指战争。
  • 四郊多垒:四郊营垒很多,本指频繁地受到敌军侵扰。这里指国家面临危机。
  • 摧眉伏枥:形容低头屈服,枥指马槽,引申为受人摆布。
  • 龙渊:宝剑名,这里指武器。
  • 麒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被视为祥瑞,常用以比喻杰出的人或国家的兴盛。
  • 沧溟(míng):大海。

翻译

华美的馆舍在夜晚敞开,严霜扑面而来如同飞扬的尘土。 我愧疚自己还在奔波忙碌未能停歇,在南边的道路和东边的城区来回奔走。 担任水部官职的人梅花般的清雅兴致生发,邀请大家在月下倾杯畅饮。 可惜美好的约定竟然被虚度,主人因不高兴而停下了酒杯。 城头传来咚咚的鼓声,碧云在日暮时忧愁地徘徊。 社会动荡不安,谁会怜惜人才,昭王的骏马之骨也变成了劣马。 鲍叔牙分出钱财怜惜管仲,左伯桃宁愿死去来推举羊角哀。 如今的人结交朋友不重视义气,这样的道义被像杂草一样抛弃。 高天之上的情谊才能显现出来,像胶投入漆中那样亲密难以分离。 曾听闻为怀念朋友而出关,转而又见到在燕市悲愤高歌。 朝廷的明堂屋椽及栋梁每天都在修建经营,尚书省发布文书强调法度纲纪。 有空暇时还能来探望我们,向知己袒露肝胆。 鱼目难以报答明月珠,高雅的阳春之曲却进入了通俗的巴人之耳。 如今西北战争的烽烟和尘土兴起,四郊到处是营垒,这是国家的耻辱。 低头屈服、受人摆布又能做什么呢,手持宝剑来报答天子。 功成之后应当被画成像麒麟一样的功臣,然后拂衣而去,回到大海边钓鱼。

赏析

这首诗以作者未能赴约为起点,抒发了对世事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描绘了严霜飞埃的寒冷景象,以及自己忙碌奔波的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聚会被虚度的遗憾。作者通过引用古代的典故,如鲍叔牙和管仲、左伯桃和羊角哀的故事,强调了真正的友情和义气的重要性,批评了当时社会上人们结交不重义的现象。接着,诗中提到了朝廷的事务和国家的局势,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自己愿意为国家效力的决心。最后,作者表达了对功成身退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沉,用典恰当,语言优美,既有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有对社会现实和国家命运的关注。

黎民表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