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仙六首

烛龙衔奔景,倏忽归崦嵫。 思托浮丘子,高举乘云螭。 飘飖弭绛节,旖旎骖芝旗。 朝游昆崙丘,夕泳弱水湄。 奇龄等金石,桑榆安足悲。 夸父为邓林,但为俗所嗤。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烛龙: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祇,人面蛇身,红色皮肤,住在北方极寒之地,睁眼为昼,闭眼为夜。这里指的是传说中的神。(烛,zhú)
  • 奔景:指迅速流逝的日光。
  • 倏忽:很快地,忽然。(倏,shū)
  • 崦嵫(yān zī):山名,在古代神话中是太阳落下的地方。
  • 浮丘子:传说中的仙人。
  • 云螭(chī):传说中龙的一种,这里指乘坐的坐骑。
  • 飘飖(yáo):飘荡,飞扬。
  • :收起。
  • 绛节:古代使者持作凭证的红色符节,这里指仙人的仪仗。
  • 旖旎(yǐ nǐ):柔和美丽的样子。
  • (cān):古代驾在车前两侧的马,这里用作动词,意为驾驭。
  • 芝旗:绘有灵芝图案的旗帜,也是仙人的仪仗。
  • 昆崙丘:传说中的神山。
  • 弱水湄:弱水岸边。弱水,古代神话传说中水流险恶、浅而不能浮舟的河流。(湄,méi,指岸边)

翻译

烛龙衔着那迅速流逝的日光,忽然间太阳就归到了崦嵫山。我心里想着依托浮丘子,高高飞起乘坐着云螭。飘飘荡荡地收起绛节,柔和美丽地驾驭着芝旗。早上在昆崙山游玩,傍晚在弱水岸边嬉戏。拥有如同金石般长久的寿命,年老又有什么可悲伤的呢。夸父想要造就邓林,却只是被世俗之人嘲笑。

赏析

这首诗充满了浪漫的想象和对神仙世界的向往。诗人以烛龙衔日开篇,营造出一种时光飞逝的氛围,紧接着表达了对仙人浮丘子的向往以及自己渴望超脱尘世、遨游仙境的愿望。诗中描绘了在仙境中朝游昆崙丘、夕泳弱水湄的美好情景,体现了诗人对自由和美好境界的追求。同时,诗中提到“奇龄等金石,桑榆安足悲”,表达了对长生不老的渴望以及对时光流逝和衰老的坦然。最后以夸父造邓林却被世俗嘲笑作对比,暗示了世俗的短见和自己对超凡脱俗的追求。整首诗意境优美,富有想象力,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理想境界的憧憬。

黎民表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