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临轩:皇帝不坐正殿而御前殿。殿前堂陛之间近檐处两边有槛楯,如车之轩,故称。
- 授钺(yuè):古代大将出征,君主授以斧钺,表示授以兵权。
- 九边:明朝弘治年间,为防御蒙古、兀良哈部侵扰,在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绵亘万里的长城沿线,相继设立了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也称山西镇)、延绥镇(也称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也称陕西镇)、甘肃镇九个边防重镇,史称“九边”。
- 虎旅:勇猛的军队。
- 七萃:周天子的禁卫军。
- 鱼丽:古代车战的一种阵法。
- 穿札:射穿铠甲。札,古代铠甲上的金属叶片。
- 死绥:谓军队败退,将领应当战死以守节。
- 圣谟:皇帝的谋划。
翻译
气势比皇帝御前殿那日还要强盛,风在授予兵权时吹起。 九边的军队如猛虎般勇猛,周天子的禁卫军摆起了鱼丽阵法。 选拔的士兵都能射穿铠甲,征来的兵士都愿拼死守节。 圣上的谋略真是高明,不战而胜,边塞上的征战旗帜都放倒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军队的威武雄壮以及战争的形势。首联通过“气倍临轩日”和“风生授钺时”,表现出军队出征时的气势和皇帝授兵权的场景。颔联中“九边森虎旅,七萃起鱼丽”,形象地描述了军队的强大和阵法的精妙,展现出一种威严的气势。颈联“选士皆穿札,徵兵尽死绥”,强调了士兵的英勇和忠诚。尾联“圣谟真不战,关塞偃征旗”,则赞扬了圣上的谋略,不战而使边关安定,战争的旗帜得以放倒,体现了对和平的期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气势磅礴,通过对军队和战争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安危和和平的关注。
黎民表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