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季常同汪公干过予新居锡尔楼用季常韵
首夏清和叶舜薰,梯楼还得共论文。
沈珠浦上鹏风起,越井冈前雁趐分。
三径逢迎多散客,一时交谊总怜君。
笼鹅旧帖传青李,辟蠹残编拂绿芸。
白社比来增气色,潢池今喜息妖氛。
宾筵倒屣迎王粲,海峤题书似陆云。
蒲俎自应殊臭味,荼枪还欲斗奇芬。
巡檐淅沥诗初就,下箸稀疏酒半醺。
行旅莫深流落感,竹西词客本同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首夏:夏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四月。
- 清和:农历四月的别称。
- 叶舜薰:或为人名。“薰”(xūn),香草名,也泛指花草的香气。
- 梯楼:登上高楼。
- 沈珠浦:地名,传说中盛产宝珠的地方。
- 鹏风:大鹏展翅刮起的旋风,喻指奋发有为的力量。
- 越井岗:地名。
- 雁趐(chì)分:像大雁的翅膀分开,比喻分别。
- 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或是院子里的小路。
- 逢迎:迎接,接待。
- 散客:闲散的客人。
- 交谊:交情,友谊。
- 笼鹅:指书法高超,出自王羲之的故事。
- 旧帖:旧的字帖。
- 青李:李子的一种,此处可能指代一种礼物或友情的象征。
- 辟蠹(dù):驱除书虫。
- 残编:残缺不全的书籍。
- 绿芸:一种香草,可用来防蠹。
- 白社:借指隐士或隐士所居之处。
- 潢(huáng)池:此处指叛乱。
- 妖氛:不祥的气氛,指灾祸或叛贼。
- 倒屣(xǐ):急于迎客,把鞋穿倒。
- 王粲: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此处喻指有才华的客人。
- 海峤(qiáo):海边的山岭,指边远地区。
- 陆云:西晋文学家,与兄陆机齐名,此处喻指在边远地区有才华的人。
- 蒲俎(zǔ):蒲草做的祭器,指粗陋的食物。
- 荼枪:两种植物,可入药,此处比喻两种事物相互竞争。
- 淅沥(xī lì):形容雨声或轻微的风、雨等的声音。
- 倒屣:急于迎客,把鞋穿倒。
- 行旅:旅客。
- 竹西:扬州的代称。
翻译
农历四月天气清和如叶舜薰一般美好,我们登上高楼一起讨论文章。在沈珠浦上仿佛有鹏鸟展翅刮起的风,在越井冈前像大雁的翅膀般分别。在我的家园迎接了许多闲散的客人,一时间的交情我总是很珍惜你。像王羲之那样的书法旧帖传递着如青李般的情谊,驱除书虫的残编书籍旁有绿芸香草拂动。隐士所居之处近来增添了不少气色,叛乱之地如今很高兴能平息灾祸的气氛。宾客的筵席上像迎接王粲一样倒穿着鞋热情相迎,在边远地区题字的人像陆云一样。蒲草做的祭器自是有特别的味道,荼枪两种植物还想争斗谁更芬芳。在屋檐下巡走,淅淅沥沥的雨声中诗刚刚写成,拿起筷子吃着东西,酒喝到半醉。出行的旅客不要深陷流落他乡的感伤之中,扬州的文人墨客本来就是一群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友人在新居相聚的情景,以及当时的环境和氛围。诗的开头通过描写首夏的清和,为全诗营造了一个美好的氛围。接着描述了与友人在梯楼共论文的场景,以及周围的环境和分别的情景,表现出对友情的珍视。诗中还提到了在新居接待客人,以及与友人的交谊,展现了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同时,诗中也提到了一些文化典故和象征,如笼鹅旧帖、白社等,增加了诗的文化内涵。后面描写了筵席上的热情款待,以及对自然景物和事物的描绘,如蒲俎、荼枪等,使诗更加生动形象。最后,诗以不要有流落之感,扬州的文人墨客本是同群作结,表达了一种豁达乐观的情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将友情、自然、文化等元素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作者的文学才华和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