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黄淳父登雨花台

高座翻经处,扪萝试一登。 群峰当暮敛,万象入秋澄。 树色分萧寺,松风起汉陵。 伤心烽火日,楼橹在西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高座:讲经说法者的座位,这里指雨花台曾是讲经之处。
  • 扪(mén)萝:攀援葛藤。
  • :清澈,明净。
  • 萧寺:佛寺。
  • 楼橹(lǔ):古代军中用以瞭望、攻守的无顶盖的高台。这里指代战争中的防御工事。
  • 西兴:地名,在今浙江萧山钱塘江畔,是军事要地。

翻译

在曾是高僧讲经的地方,攀着葛藤试着登上雨花台。 群峰在傍晚时渐渐收敛,万千景象在秋意中显得清澈明净。 树木的颜色区分着各个佛寺,松风从汉高祖的陵墓那边吹来。 在这令人伤心的战火纷飞的日子里,西兴那里有着防御工事(战争还在继续)。

赏析

这首诗首联写诗人登上雨花台的情景,颔联描绘了傍晚时分群峰收敛、秋意中万象澄澈的景象,颈联通过树色和松风,展现出佛寺的宁静和历史的沧桑,尾联则抒发了诗人对烽火连天的战争的悲痛之情。整首诗意境苍凉,将自然景色与时代背景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中的写景富有层次感,从群峰到万象,从树色到松风,画面逐渐展开,给人以深刻的感受。同时,尾联的感慨使全诗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黎民表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