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兵戈:指战争。
- 鄣郡(zhāng jùn):古郡名,这里借指避难之地。
- 楚冠:楚国的帽子,这里指逃亡者的形象。
翻译
已经是令人忧愁的景象了,又加上战争使得路途艰难。 今日我的鬓发已变白,衣袖何时才能干呢? 山水依旧是那鄣郡的山水,我却像逃亡者一样奔亡,戴着楚冠般的落魄模样。 酒楼里冷冷清清,都已萧条殆尽,谁能为我排解这满心的愁苦,让我的心变得宽广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时期作者的愁苦与无奈。诗的首联点明了背景,愁人的风景加上战乱,使得道路艰难,营造出了悲凉的氛围。颔联通过描写自己的鬓发变化和衣袖不干,进一步表现出内心的忧愁和不安。颈联中,作者身处鄣郡,却如奔亡之人,形象地传达出了他的流离之苦。尾联则以酒楼的萧索衬托出作者的孤独和愁苦,无人能为他排解忧愁,让他的心境更加苦闷。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沉,深刻地反映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苦难。
黎民表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 1596篇诗文
黎民表的其他作品
- 《 同杨邦彦徐子与过汝和雪舫集 》 —— [ 明 ] 黎民表
- 《 得仲弟西越书云有挂冠之兴予亦请告期暮春可聚故园赋此订约 》 —— [ 明 ] 黎民表
- 《 佛日拟游西山不果次甫竟申独往赋此寄之 》 —— [ 明 ] 黎民表
- 《 送胡山人 》 —— [ 明 ] 黎民表
- 《 予告出京师贻同好诸子四首 》 —— [ 明 ] 黎民表
- 《 悬空寺与北岳相接 》 —— [ 明 ] 黎民表
- 《 五日同盛仲交屠田叔小饮各以事散去明日复会于双塔寺 》 —— [ 明 ] 黎民表
- 《 同公实思伯游北郭诸山 》 —— [ 明 ] 黎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