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忠祠
注释
- 方伯:殷周时代一方诸侯之长,后泛称地方长官。
- 媲:匹敌,比得上。
- 腾骧(xiāng):飞腾,奔腾。
- 剖符:古代帝王分封诸侯、功臣,把符节剖分为二,双方各执其半,作为信物。
- 冈州:古代的一个地名。
- 冠弁(biàn):古代官员戴的帽子。岌峨:高耸的样子。
- 圭璋:两种贵重的玉器,比喻高尚的品德。昭晰(xī):明显,清晰。
- 授钺:古代大将出征,君主授以斧钺,表示授以兵权。
- 典:掌管。
- 名藩:重要的大藩镇。
- 赐履:指帝王赐予封邑。
- 海澨(shì):海边。
- 溟浸:大海。
- 歼鲸鲵:消灭凶恶的敌人。鲸鲵,比喻凶恶的敌人。
- 碉房:碉堡般的房屋。
- 槎蘖(chá niè):砍伐幼树。
- 舞干:古代的一种武舞,舞者执干(盾)而舞,以显示文德。
- 三苗:古代传说中黄帝至尧舜禹时代的一个部落。
- 回面:改变态度。
- 百粤: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粤。
- 玉麟:麒麟的美称,常用来比喻杰出的人。
- 纷纶:众多貌,杂乱貌。
- 铜柱:古代常作为边界的标志。
- 巀嵲(jié niè):高耸。
- 石建:西汉大臣,以谨慎著称。
- 冯异:东汉开国名将,为人谦逊,从不居功自傲。
- 幽讨:探寻胜境。
- 江门:地名。
- 兰枻(yì):兰木做的船桨。
- 悯溺:怜悯溺水的人。此指对在厓山投海殉国的人的同情。
- 吊:凭吊,悼念。
- 厓山:南宋末年宋军与元军决战的地方,宋军失败,陆秀夫背着宋帝赵昺投海,南宋灭亡。
- 蹈海:指投海殉国。
- 愤始渫(xiè):愤怒才得以宣泄。
- 左辖:古代官职,这里指高官。
- 应未酬:应该还没有得到应有的报答。
- 台阶遂中折:比喻事业中途受挫。
- 盟府:古代掌管保存盟约文书的官府。
- 芳猷(yóu):美好的功绩。
- 邦耋(dié):指地方百姓。
翻译
这位地方长官本是福泽深厚之人,功绩可与先人相比肩。他如骏马般奔腾万里,早早就表现出不凡的才能(汗血:原指汗血宝马,这里比喻杰出的才能)。 在古冈州接受剖符任命,遇到事情总是勇敢果断。他头戴高冠,仪表堂堂,品德高尚如圭璋般熠熠生辉。 被授予兵权,掌管重要的藩镇,帝王的赏赐遍及海边各地。在大海上消灭凶恶的敌人,将碉房边的幼树砍伐清除。 以文德使三苗信服,让百粤之地的人们改变态度而得到安定。杰出的人才如麒麟般受到众多赏赐,铜柱高耸标志着功绩。 他像石建一样恭谨,如冯异般有功却不自夸。到江门探寻胜境,从容地划着兰木船桨。 怜悯在厓山投海殉国的人,通过蹈海之举来宣泄心中的愤恨。高官之位还未得到充分回报,事业就中途受挫。 非凡的功绩记载在盟府之中,美好的功绩被地方百姓传颂。感念其功绩,如今的圣明之君(神尧:对唐高祖李渊的尊称,这里借指圣明之君),再次彰显他的功绩为他修建祠堂。 秋风中骑着战马急速奔走,夜晚明月下皋禽鸣叫。他的服饰上点缀着华丽的饰物,千秋万代都能彰显他的臣子气节。
赏析
这首诗是对一位功绩卓著的人物的歌颂。诗中通过描述他的出身、才能、品德、功绩以及最终的命运,展现了他的伟大形象。诗人运用了丰富的词汇和形象的比喻,如“腾骧在万里,早已见汗血”“冠弁日岌峨,圭璋遽昭晰”等,生动地表现了主人公的杰出之处。同时,诗中还提到了他的诸多功绩,如歼鲸鲵、扫槎蘖、服三苗、靖百粤等,彰显了他的卓越才能和对国家的巨大贡献。然而,他的事业最终中途受挫,令人惋惜,但他的功绩被铭记,祠堂得以修建,以表彰他的功绩和品德。整首诗气势恢宏,情感真挚,表达了对这位人物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黎民表
黎民表的其他作品
- 《 秋风三叠 》 —— [ 明 ] 黎民表
- 《 送张光禄元易使边兼还河东展省 其四 》 —— [ 明 ] 黎民表
- 《 同欧桢伯梁思伯游西樵山夜宿浦口 》 —— [ 明 ] 黎民表
- 《 寻乌利仙人旧迹 》 —— [ 明 ] 黎民表
- 《 同徐郎中吴给事访李使君郡斋得雷字 》 —— [ 明 ] 黎民表
- 《 岁除前一日同舍弟惟和过助甫 》 —— [ 明 ] 黎民表
- 《 曾太常召同张羽王邵长孺小集 》 —— [ 明 ] 黎民表
- 《 梦吴明卿 》 —— [ 明 ] 黎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