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朝梁木公招待家大人同欧子建赵裕子戴安仲邝湛若诸公社集诃林千佛塔赋
塔影亭亭落砚田,挥豪看似共耕烟。
一千佛像同高会,九十春光已半边。
纵饮莫营身外物,片言皆种舌根莲。
禅门衣钵诗人派,此处从来共可传。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花朝(zhāo):花朝节,是纪念百花的生日,一般于农历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举行。
- 砚田:旧时读书人以文墨维持生计,将笔耕比作种田,因此把砚台比作田地,称“砚田”。
- 耕烟:指在云烟之中耕作,这里用来形容写作时的意境。
- 高会:盛大的宴会。
- 舌根莲:指口出妙语如莲花般美妙。
- 衣钵:原指佛教中师父传给徒弟的袈裟和钵盂,后泛指传授下来的思想、学术、技能等。
翻译
千佛塔的影子挺拔地落在砚田之上,挥毫写作时仿佛大家共同在云烟中耕耘。 一千尊佛像一同参加这盛大的集会,美好的春光已经过去了一半。 尽情饮酒但不要谋求身外之物,每一句话都如种下的舌根莲花般美妙。 禅门的传承和诗人的流派,在这里向来是可以共同流传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在花朝节,诗人与众人在诃林千佛塔聚会的场景。诗的首联通过描写塔影落在砚田上,以及众人挥毫写作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富有诗意的氛围。颔联提到一千佛像一同参与盛会,以及春光已过一半,既点明了地点和时间,又增添了一种庄严和时光流逝的感慨。颈联则表达了诗人对饮酒作乐的态度,强调不要过于追求身外之物,而要注重言语的美好。尾联将禅门的传承和诗人的流派联系在一起,认为在这里二者可以共同流传,体现了诗人对这次聚会的意义的深刻理解,也表现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简练,富有禅意和文化内涵。
黎遂球
明广东番禺人,字美周。天启七年举人。再应会试不第。善诗、古文,工画山水。崇祯中,陈子壮荐遂球为经济名儒,以母老不赴。明亡,方应陈子壮荐,为南明隆武朝,兵部职方司主事,提督广东兵援赣州,城破殉难。谥忠悯。有《莲须阁诗文集》。
► 5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