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马

久矣劳尔力,不能充尔食; 尔意亦良厚,忍饥依我侧。 我贫日以甚,尔饥日以逼; 中夜闻悲鸣,使我心凄恻。 我无媚俗骨,宜与穷饿即; 忍并尔躯命,市我弊帷德。 赠将爱马人,剪拂生气色; 努力酬刍豢,驰驱尽若职。 道途倘相逢,长嘶认旧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疲劳,劳累。
  • :你,这里指马。
  • 良厚:确实很忠厚。
  • (cè):悲痛。
  • 媚俗骨:讨好世俗的品性。
  • :靠近,接近。
  • (wéi)德:美好的品德。
  • 刍豢(chú huàn):指牛羊猪狗等牲畜,这里泛指饲料。

翻译

长久以来你劳累不堪,却不能吃饱肚子; 你的心意也是很忠厚的,忍着饥饿依偎在我身旁。 我一天比一天贫困,你也一天比一天饥饿紧迫; 半夜里听到你悲哀的鸣叫,使我的心感到凄惨悲痛。 我没有讨好世俗的品性,应该和穷困饥饿相接近; 怎忍心连同你的性命,出卖我那美好的品德。 把你赠送给喜爱马的人吧,经过修剪梳洗会焕发出神采; 努力去报答喂养你的饲料,奔驰起来要尽到自己的职责。 在路上倘若我们再次相逢,你会长声嘶叫认出曾经的主人。

赏析

这首诗以马为喻,表达了诗人对贫困生活的无奈和对道德坚守的坚持。诗中描绘了马的辛苦和饥饿,以及诗人自己的贫困状况,反映了生活的艰难。同时,诗人表示自己不愿为了利益而出卖自己的品德,决定将马赠送给爱马之人,希望马能在新的主人那里得到更好的照顾,也体现了诗人对马的关爱和不舍。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马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卢若腾

卢若腾,清兵攻下金门、厦门。次年,遂与沈佺期等东渡,寓澎湖。病亟,遗命题其墓曰「有明自许先生之墓」。  卢氏风情豪迈,喜六书之学,于文学创作主张需有真实情感,最忌无病呻吟,宜「噫」自己心中之「气」,以直抒心志。尝自述:「丧乱以来,惊心骇目之事,层见?出,其足供诗料者多矣。」因此其诗颇能反映郑成功复台之艰难,披露郑军纪律不严,至骚扰掳掠百姓之事,以「诗史」观之,未尝不可。此外,卢氏闲退金门时,亦写下品茗、歌咏当地风土之诗篇,清新可诵。著作甚丰,惜多已佚。1959年于金门鲁王冢发掘《留庵文集》、《留庵诗集》、《岛噫诗》等。不过诗集中与台湾有关之作不多,或存于《岛噫诗》,或存于《留庵诗文集》内,前者目前可见版本有:(1)旧钞本八世胞侄孙卢德资重录(2)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台湾文献丛刊第二四五种,1968年。(3)台北大通书局,台湾文献史料丛刊,1984年。(4)南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台湾历史文献丛刊‧诗文集类。第二种系根据旧钞本勘校,另加《留庵文选》一卷(序十、书二、疏十、露布一、传一);而第三、四种又悉据第二种版本。《留庵诗文集》系1969年由金门县文献委员会出版,依据林策勋抄寄作品二十馀首及其他书籍著录而得,其中部分作品乃《岛噫诗》所无。唯其中〈澎湖文石歌〉、〈澎湖〉、〈金鸡晓霞〉三首诗应为钱琦之作。(许俊雅、黄美娥撰) ► 1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