蘸碧亭乃谢见齐先生骑鲸处先生配余姑有子孔贤亦继而死两未亡人抱一遗孤今差成立耳丙寅夏首舍过姑家诸谢邀饮亭上因洒酒一杯赋四十字志感咸言当宦游时遇东方生者推先生以其时终至期遂闭门不出为文自祭既而得意甚索邻侣读之且与痛饮夜尽醉呼侍儿之在际亟褰裳就之竟溺不起如其言

草木馀小谢,花落怨当时。 鵩鸟才成赋,鲸鱼辄取骑。 中郎那有女,末婢赖为儿。 何意俱消歇,霜兰弱一枝。
拼音

所属合集

#四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蘸(zhàn)碧亭:亭子的名称。
  • 谢见齐先生:文中提到的人物。
  • 骑鲸:本义指骑着鲸鱼,后多用以比喻隐遁或游仙,此处指谢见齐先生的去世。
  • 两未亡人:指谢见齐先生的妻子(作者的姑姑)和孔贤的妻子。
  • 鵩(fú)鸟:猫头鹰一类的鸟。古人认为鵩鸟出现是不祥之兆,此处应是用于表达不祥的氛围。
  • 中郎:官名,这里可能是借指一种身份或地位。

翻译

草木还残留着小谢的痕迹,花朵凋零让人埋怨当时的情景。 如同鵩鸟刚刚写成赋文,谢先生却突然离世。 就像中郎没了女儿,多亏末婢作为儿子抚养。 没想到一切都消逝停歇,如同霜后的兰草仅有柔弱的一枝。

赏析

这首诗是黎遂球为纪念谢见齐先生而作。诗的开头通过描绘草木凋零的景象,烘托出一种哀怨的氛围,暗示了谢先生的离去给人带来的悲伤。“鵩鸟才成赋,鲸鱼辄取骑”用鵩鸟写赋和骑鲸隐遁的典故,委婉地表达了谢先生的离世,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悲剧色彩。“中郎那有女,末婢赖为儿”则讲述了家中的状况,表现出一种无奈和凄凉。最后一句“何意俱消歇,霜兰弱一枝”,进一步强调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以及人事的兴衰变化,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悲哀和感慨。整首诗意境苍凉,情感真挚,用典恰当,充分体现了诗人对谢见齐先生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黎遂球

明广东番禺人,字美周。天启七年举人。再应会试不第。善诗、古文,工画山水。崇祯中,陈子壮荐遂球为经济名儒,以母老不赴。明亡,方应陈子壮荐,为南明隆武朝,兵部职方司主事,提督广东兵援赣州,城破殉难。谥忠悯。有《莲须阁诗文集》。 ► 5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