桢伯馆同咏秋雨得青字

萧飒含悲思,那堪倦客听。 风烟驱惨淡,木叶应飘零。 远树先浮白,重峦骤失青。 停云无浊酒,谁为遣沈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桢伯:人名,这里可能是黎民表的友人。
  • 萧飒(xiāo sà):形容风雨吹打树叶等的声音。
  • 倦客:客游他乡而对旅居生活感到厌倦的人。
  • 风烟:风和烟雾。
  • 惨淡:暗淡无光。
  • 浮白:原指罚酒,后转意为满饮或畅饮。这里指远处的树像是被白色笼罩。
  • (luán):连绵的山。
  • 停云:表示对亲友的思念,这里也可理解为凝聚的云彩。
  • 浊酒:用糯米、黄米等酿制的酒,较混浊。
  • 沈冥(chén míng):指昏沉、愚昧的样子,也可指隐士或隐居的念头。

翻译

风雨萧瑟,蕴含着悲伤的思绪,怎能让漂泊他乡且身心疲惫的人去听呢。 风和烟雾使得周围的景色变得暗淡无光,树叶也应该在这样的情景下飘落。 远处的树木首先被白色(可能是雾气或雨水)所笼罩,重重山峦突然间失去了青翠的颜色。 凝聚的云彩下没有醇厚的美酒,谁能为我排解这昏沉、愚昧的心境呢。

赏析

这首诗以秋雨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诗中的“萧飒含悲思,那堪倦客听”,通过描绘风雨的声音和漂泊者的心境,奠定了整首诗的悲伤基调。“风烟驱惨淡,木叶应飘零”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暗淡和衰落的感觉。“远树先浮白,重峦骤失青”则从视觉角度描写了秋雨中山林景色的变化,突出了环境的清冷。最后两句“停云无浊酒,谁为遣沈冥”,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的情境下内心的苦闷和寻求解脱的渴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烘托出诗人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忧伤和无奈。

黎民表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