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

回雁高飞隔上林,春城凝望欲沾襟。 黄尘趋走馀孤剑,白首遭逢祇寸心。 淮海莺花初烂熳,长安车骑几升沉。 章华远道非游豫,早事春田下玉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回雁:大雁春北秋南,这里指春天北归的大雁。(“雁”读音:yàn)
  • 上林:古代宫苑名,泛指帝王的园囿。
  • 沾襟:浸湿衣襟,形容落泪之多。
  • 趋走:指奔走。
  • (zhǐ):仅仅,只。
  • 淮海:指淮河与大海之间的地区。
  • 莺花:莺啼花开,泛指春日景色。(“莺”读音:yīng)
  • 烂熳:同“烂漫”,色彩鲜丽,光彩四射。(“熳”读音:màn)
  • 长安:这里借指京城。
  • 车骑:这里指达官贵人的车辆和随从。
  • 升沉:盛衰,升降。
  • 章华:指楚灵王所建的章华台,这里借指帝王游乐的地方。
  • 游豫:游乐。
  • 玉音:这里指帝王的诏令。

翻译

北归的大雁高高飞翔,隔着上林苑远去,我在春天的城中凝望,悲伤得想要落泪浸湿衣襟。 在黄尘中奔走,我只剩下孤独的佩剑,头发已白,遭遇世事,心中只有一片赤诚。 淮海地区的春日景色刚开始变得烂漫,京城的达官贵人的盛衰又有谁知。 帝王不应只想着去远方游乐,应早日下旨关注春耕之事。

赏析

这首诗以景衬情,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如回雁高飞、春城凝望、淮海莺花等,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和对国家民生的关注。诗中“回雁高飞隔上林,春城凝望欲沾襟”,用大雁高飞远去和诗人在城中凝望落泪的情景,烘托出一种忧伤的氛围。“黄尘趋走馀孤剑,白首遭逢祇寸心”,表现了诗人在尘世中奔波,虽已年老,但仍有一颗赤诚之心。“淮海莺花初烂熳,长安车骑几升沉”,将淮海地区的美好春景与京城达官贵人的兴衰相对比,反映了社会的现实。最后“章华远道非游豫,早事春田下玉音”,则是诗人对帝王的期望,希望帝王能够重视民生,关注春耕,表达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整首诗意境深沉,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

黎民表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