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吴子充还金陵

藜杖欲归沧海上,乡心先绕白门前。 采芝未必终忘汉,炊桂谁能久客燕。 蓬径壶觞携二仲,春江花月剩千篇。 甘泉不是无人荐,猿鹤惊心又一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藜杖(lí zhàng):用藜的老茎做的手杖。藜,一种草本植物,茎直立,嫩叶可吃。
  • (cāng)海:指大海。
  • 乡心:思念家乡的心情。
  • 白门:南京的别称。
  • :灵芝,传说中的仙草,古人认为吃了可以成仙。常被用来象征高雅、纯洁和仙灵之气。这里象征着回归自然和追求自由的愿望。
  • 炊桂:烧桂做饭。形容物价昂贵,生活困难。在诗中用于形容生活的不易和漂泊之感。
  • 蓬径:蓬门小路,代表简陋的居住环境和隐居的生活。
  • 壶觞(hú shāng):酒器,这里指代饮酒。
  • 二仲:指羊仲、求仲。后泛指隐士。
  • 甘泉:汉宫名。这里借指朝廷。

翻译

我手持藜杖想要回到那苍茫的大海之上,思乡之情早已萦绕在南京城前。想要像古人采灵芝那样追求自由、回归自然,未必是要忘却汉室;在这里生活艰难,又怎能长久地客居他乡呢?在这蓬门小路间,我与好友一同饮酒作乐,面对春江花月美景,还能留下千篇诗文。并非没有人向朝廷举荐我,只是我像猿鹤一样,又在忧虑中度过了一年。

赏析

这首诗以抒情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自己处境的感慨。诗的首联通过“藜杖欲归沧海”和“乡心先绕白门”,表现了诗人想要回归自然、回到故乡的渴望。颔联中“采芝未必终忘汉,炊桂谁能久客燕”,用“采芝”和“炊桂”两个典故,传达出诗人对自由的追求和对漂泊生活的无奈。颈联“蓬径壶觞携二仲,春江花月剩千篇”,描绘了诗人在简陋的环境中与友人饮酒作乐、欣赏美景并创作诗文的情景,体现了一种闲适的心境,但也透露出一丝对现实的逃避。尾联“甘泉不是无人荐,猿鹤惊心又一年”,则表达了诗人虽然有机会入朝为官,但却因对官场的忧虑和对自由的向往而犹豫不决,同时也流露出时光匆匆、年华虚度的感慨。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用典贴切,将诗人的复杂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黎民表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