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梁贡元北上

青袍何事滞蒿莱,雨世谈经有俊才。 手托骊珠堪自惜,箧携龙剑待谁开。 游踪暂琐崧台月,客路先探庾岭梅。 东阁至今犹荐士,明堂三礼待新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青袍:指低级官员的服饰。
  • 蒿莱(hāo lái):野草,杂草,此处喻指民间。
  • 骊珠(lí zhū):宝珠,传说出自骊龙颔下,此处比喻优秀的才华或作品。
  • (qiè):箱子。
  • 龙剑:宝剑,象征杰出的才能。
  • 崧台:山名,在广东省肇庆市。
  • 庾岭:山名,在江西省大庾县南,五岭之一。
  • 东阁:此处指宰相招致、款待宾客的地方。
  • 明堂三礼: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此处指重大的礼仪制度。

翻译

你身着青袍,为何还滞留在民间呢?在这个风雨如晦的时代,你谈论经学,是一位杰出的人才。你手中捧着珍贵的宝珠,应懂得自我珍惜;箱子里携带着龙剑,等待着为谁而开启。你的游历暂时被崧台的月色所牵绊,前行的道路上先去探寻庾岭的梅花。如今宰相仍在招揽贤士,重大的礼仪制度等待着你去重新制定。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别梁贡元北上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和期望。诗的首联以“青袍何事滞蒿莱”发问,引出对梁贡元才华的肯定,认为他虽身处民间,却有非凡的才能。颔联通过“手托骊珠”“箧携龙剑”的形象描写,进一步强调了友人的才华出众,同时也暗示了他的才华有待施展。颈联中“游踪暂琐崧台月,客路先探庾岭梅”,描绘了友人旅途中的情景,增添了诗意和美感。尾联则提到“东阁至今犹荐士,明堂三礼待新裁”,表达了对友人能够得到赏识和任用,为国家制定礼仪制度的期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表达了送别之情,又对友人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祝福。

黎民表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