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 过平原县东门,谒颜鲁公祠

残照城东,风急处、暮笳声咽。正卸毂、平原祠外,前行瞻谒。作郡回思天宝日,九重乐极金瓯缺。蓦然闻鼙鼓,起渔阳,霓裳歇。 卫弹邑,千秋节。争坐位,千金贴。只拒降斩使,是何忠烈。犹有祠堂传俎豆,更存心迹书碑碣。羡双双姓字,弟兄香,常山舌。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残照:傍晚西斜的阳光。
  • 卸毂(gǔ):停车。毂,车轮中心有洞可以插轴的部分,这里代指车。
  • 瞻谒(zhān yè):恭敬地拜谒。
  • 作郡:治理郡县,这里指颜鲁公在平原郡任职。
  • 天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
  • 九重:指皇宫。
  • 金瓯(ōu)缺:比喻疆土破碎。金瓯,金属的盆、盂之类,常比喻完整的疆土。
  • 鼙(pí)鼓:古代军队中用的小鼓,这里指安禄山叛乱的消息。
  • 霓裳(nícháng):即《霓裳羽衣曲》,这里指代唐玄宗享乐荒政之事,其后来因安史之乱而停止。
  • 卫弹邑:不详具体所指,可能与颜鲁公事迹中的一些事件、地方关联。
  • 千秋节:唐玄宗生日,后定为千秋节。
  • 争坐位:指颜真卿《争座位帖》,书法名作。
  • 千金贴:不详具体所指,或与颜鲁公有关文化作品之类。
  • 俎(zǔ)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礼器,后引申为祭祀、崇奉之意。
  • 心迹:指颜鲁公的内心志向和事迹。
  • 碑碣(jié):碑,立石,古时用以称墓碑;碣,圆顶的碑。
  • 常山舌:安史之乱时,颜真卿堂兄颜杲卿为常山太守,被史思明俘虏,骂贼不止,被割去舌头仍含糊骂贼而死 ,此处用以歌颂颜氏忠义不屈。

翻译

城东笼罩在傍晚西斜的阳光中,风刮得很急,暮笳呜呜咽咽地响着。我在平原祠外停下车,向前恭敬地拜谒。回想起颜公治理平原郡时还是天宝年间,那时皇宫中寻欢作乐至极,却导致国家领土破碎。忽然听闻安禄山叛乱的消息从渔阳传来,那靡靡的《霓裳羽衣曲》也停歇了。 那些如卫弹邑、千秋节之类的事件,还有那著名的《争座位帖》、千金难换的帖文。颜公只坚守着拒绝投降、斩杀叛贼使者,是多么的忠诚壮烈。至今还有祠堂在进行祭祀,更有碑碣忠实地记录着他的内心志向和事迹。多么羡慕颜氏兄弟,他们的姓字流芳千古,就如同常山太守颜杲卿那般忠烈不屈,永留美名。

赏析

这首词通过凭吊颜鲁公祠,追思了唐朝天宝年间安禄山叛乱这一历史背景下颜真卿的忠贞事迹。开篇以残照、急风、暮笳等渲染出凝重悲壮的氛围。接着回顾历史,将唐玄宗的荒乐与安禄山叛乱导致的国家动荡形成鲜明对比。下阕重点描绘颜鲁公的种种事迹和其忠义之举,像拒绝投降、斩杀叛使,赞颂其忠烈。“犹有祠堂传俎豆,更存心迹书碑碣”进一步强调其精神和事迹流芳后世。最后以羡慕颜氏兄弟美名传世结尾,全词情感真挚沉郁,既表达出对唐朝兴衰的感慨,更高度赞扬了颜氏一门的忠义气节,体现出作者对忠义精神的崇尚和敬仰 。

王贞仪

清江苏上元人,原籍安徽天长,字德卿。诸生詹枚妻。十一岁随父赴吉林,奔祖父丧,居吉五年,读书习骑射。旋回江南,随家转徙京师、陕西、湖北、广东。通天文、算学、医学,工诗文、绘画。曾痛斥风水迷信之说。对岁差原理有清晰了解,并能驳正前人著作中的错误。有《德风亭集》、《星象图释》、《筹算易知》、《重订策算證伪》、《西洋筹算增删》、《沉疴呓语》等。 ► 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