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注释
玉楼春:词牌名。《花间集》顾夐(xiòng)词起句有「月照玉楼春漏促」句,又有「柳映玉楼春日晚」句,《尊前集》欧阳炯词起句有「春早玉楼烟雨夜」句,又有「日照玉楼花似锦,楼上醉和春色寝」句,取为调名。李煜词名《惜春容》,朱希真词名《西湖曲》,康与之词名《玉楼春令》,《高丽史·乐志》词名《归朝欢令》。《尊前集》注「大石调」,又「双调」。《乐章集》注「大石调」,又「林钟商调」,皆李煜词体也。《乐章集》又有仙吕调词,与各家平仄不同。宋人习于将《玉楼春》与《木兰花》两调相混,二者当各有音谱,而在体制上却皆为七言八句之仄韵。《玉楼春》前后阕起句为仄起式,而《木兰花》前后阕起句为平起式。自李煜《玉楼春》前后阕起句为平起式后,遂在体制上将两调相混。晏殊词集之《木兰花》与《玉楼春》体制皆同李煜词,此体为宋人通用,作者甚多。以顾夐词《玉楼春·拂水双飞来去燕》为正体,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各四句三仄韵。另有双调五十六字,前阕四句三仄韵,后阕四句两仄韵等变体。此调体制形似七言仄韵体诗,然格律与诗体迥异。此调因仄声韵较密,且有四个仄起律句,因而声情较为沉重压抑,适于表达沉闷、惆怅、感怀之情。
「无心云自来还去」句:宋·王安石《即事二首·其二》诗:「云从无心来,还向无心去。无心无处寻,莫觅无心处。」
尔汝:彼此亲昵之称呼,表示不拘形迹,亲密无间。唐·杜甫《醉时歌》:「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唐·韩愈《听颍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元:同“原”。
- 尔汝:彼此亲昵的称呼,表示关系亲密。
- 霎时:极短的时间。
- 崔嵬(wéi):高大的山。
- 侵天:高耸入天。
- 屹然:高耸、稳固的样子。
- 砥柱:山名,在今河南三门峡市,当黄河中流,以山在激流中矗立如柱,故名。常用来比喻能负重任、支撑危局的人或力量。
翻译
那无心的白云自然而然地飘来飘去。原本就与青山亲密无间,相互以“尔汝”称呼。顷刻间,乌云迎接雨水拥向高大的山峰,雨过之后,又去寻找回来的路途。 高耸入天的翠竹从未有人能够跨越。远远望见稳固如同星空中的砥柱山一般的山峰。今日暂且不管那浓密的乱云,来到这里陪伴着如同神仙般的老翁在山下居住。
赏析
这首词以自然景象为背景,描绘了云、山、雨、竹等元素,营造出一种空灵、清幽的意境。上阕写云与山的亲密关系以及雨的来去,展现出自然界的变化无常。下阕通过描写翠竹和屹然的山峰,表现出一种坚定和稳固的力量。整首词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绘,又蕴含着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感,表达了词人对宁静、自在生活的向往。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轩病逝,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号“忠敏”。辛稼轩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