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有美人兮,玉佩琼琚,吾梦见之。问斜阳犹照,渔樵故里,长桥谁记,今古期思。物化苍茫,神游仿佛,春与猿吟秋鹤飞。还惊笑,向晴波忽见,千丈虹霓。
觉来西望崔嵬。更上有青枫下有溪。待空山自荐,寒泉秋菊,中流却送,桂棹兰旗。万事长嗟,百年双鬓,吾非斯人谁与归。凭阑久,正清愁未了,醉墨休题。
拼音
注释
“荀卿书云:‘孙叔敖,期思之鄙人也。’期思属弋阳郡,此地旧属弋阳县。虽古之弋阳、期思,见之图记者不同,然有弋阳则有期思也。”:《荀子·卷三·非相》:“楚之孙叔敖,期思之鄙人也。”注:“期思,楚邑名,今戈阳期思县。”
桥:《铅山县志》:“期思桥,在县东二十里,因渡为之。”
琼琚(jū):精美的玉佩。《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毛传:“琼,玉之美者。琚,佩玉名。”孔颖达疏:“琼琚,琚是玉名,则琼非玉名,故云琼。玉之美者,言琼是玉之美名,非玉名也。”
“有美人兮,玉佩琼琚”句:《诗经·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玉佩琼琚,泛指玉制的佩饰。
物化:《庄子·卷一·〈内篇·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神游:《列子·卷二·黄帝》:“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国无师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黄帝既寤,怡然自得。”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髮。”
“春与猿吟秋鹤飞”句:唐·韩愈《柳州罗池庙碑》:“侯朝出游兮暮来归,春与猨吟兮秋鹤与飞。”
“更上有青枫下有溪”句:战国楚·屈原《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
“待空山自荐,寒泉秋菊”句:宋·苏轼《书〈林逋诗〉后》:“我笑吴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盏寒泉荐秋菊。”按:水仙王,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庙,祀钱塘龙君,故称钱塘龙君为水仙王 。
桂棹兰旗:《楚辞·九歌·湘君》:“桂棹兮兰枻。”又,“荃桡兮兰旌。”
百年双鬓:唐·杜甫《戏题寄上汉中王三首·其一》诗:“百年双白鬓,一别五秋萤。”
“吾非斯人谁与归”句: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美人兮:美丽的女子,泛指美好的事物或理想中的伴侣。
- 玉佩琼琚:比喻珍贵的装饰品,也形容人的品质美好。
- 渔樵故里:渔夫和樵夫居住的地方,代指田园生活。
- 期思:地名,在今江苏,此处代指山水之间。
- 物化:世间万物的变化,引申为世事变迁。
- 神游仿佛:精神游历,似真似幻。
- 春与猿吟秋鹤飞:春天猿猴的叫声,秋天白鹤的飞翔,描绘出自然景象。
- 晴波:晴朗的水面。
- 虹霓:彩虹。
- 崔嵬:形容山势高大险峻。
- 青枫:青色的枫树。
- 寒泉秋菊:寒冷的泉水和秋季的菊花,象征高洁。
- 桂棹兰旗:桂花木做的船桨和兰花图案的旗帜,形容船只华美。
- 万事长嗟:感叹世间万事。
- 百年双鬓:年老的双鬓,表示岁月流逝。
- 斯人:此人,指自己。
- 阑:栏杆。
- 清愁未了:心中的忧愁尚未消解。
翻译
有一位美丽的女子,佩戴着珍贵的玉佩和琼琚,我曾在梦中遇见她。询问那夕阳是否还能照到渔夫樵夫曾居住的故乡,那座长桥还有谁知道它的历史,期思这个地方承载着古今的记忆。世间万物已沧桑变化,我的精神却在恍惚中游走,欣赏着春天的猿鸣和秋天的鹤飞。醒来后,我向西望去,只见巍峨的山峦上覆盖着青枫,山脚下流淌着溪水。我期待着在空寂的山林中自我推荐,享受寒泉秋菊的陪伴,顺流而下的小舟上挂满了桂木船桨和兰花旗帜。面对人生的种种感慨,岁月催人老,除了我自己,又有谁能共享这份心境?倚靠栏杆,我心中的忧愁仍未消散,还是不要提笔写下这醉人的诗篇吧。
赏析
这首词以梦境起笔,描述了一幅如画的山水景象,以及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通过"玉佩琼琚"和"渔樵故里",展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超凡脱俗的美人的追寻。词中"春与猿吟秋鹤飞"的意象,既描绘了自然之美,又寄寓了诗人的情感寄托。词的下半部分,诗人由梦境转至现实,感叹人生无常,唯有山水、寒泉秋菊等自然景物能带来片刻的宁静。结尾处,诗人借"醉墨休题"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清愁的深深感慨,展现出其深沉的人生哲理和孤独的情怀。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轩病逝,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号“忠敏”。辛稼轩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794篇诗文
辛弃疾的其他作品
- 《 清平乐 · 题上卢桥 》 —— [ 宋 ] 辛弃疾
- 《 念奴娇 》 —— [ 宋 ] 辛弃疾
- 《 水调歌头 · 簪履竞晴昼 》 —— [ 宋 ] 辛弃疾
- 《 霜天晓角 · 暮山层碧 》 —— [ 宋 ] 辛弃疾
- 《 阮郎归 · 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 —— [ 宋 ] 辛弃疾
- 《 菩萨蛮 · 赠张医道服为别,且令餽河豚 》 —— [ 宋 ] 辛弃疾
- 《 沁园春 》 —— [ 宋 ] 辛弃疾
- 《 婆罗门引 》 —— [ 宋 ] 辛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