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杨世长:事历未详,疑亦信州人。
南宫:谓礼部。《宋史·卷一百五十五·选举志》:“初,礼部贡举,设进士、《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礼》、《三传》、学究、明经、明法等科,皆秋取解,冬集礼部,春考试。合格及第者,列名放榜于尚书省。”
“年年团扇怨秋风”句:《汉书·外戚传》载班婕妤《怨歌行》云:“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台前戏马英雄”句:南齐·刘澄之《山川古今记》:“彭城西南有项羽戏马台,宋武帝尝九日登之。”
丹桂香浓:谓杨氏得乡荐,即将参与礼部之考试也。
序
《朝中措·九日小集,时杨世长将赴南宫》是南宋词人辛稼轩的词作。这是一首送别词。开头二句写怨别。前一句开门见山,振笔直书,拈出怨别之意。言自己就像团扇怨恨秋风夺走炎热被人抛弃一样,也怨恨秋天到来,友人会因秋试离开自己。后一句写送别。言其为友人离去而愁肠欲断,不得不借酒消愁,而玉杯为之酒空。这样写既切“九日小集”,写出设酒相送;又借怨别写惜别,表达了作者对杨世长的厚爱,有力地振起了全词。中间五句分写双方的情况。其中前两句写杨世长,侧重写其壮声英概。以卧龙作比,写其出山前的学养,知识渊博,雍容大度,有长者之风;同时又以“戏马台前英雄”作比,言其一旦入世,将像项羽一样叱咤风云,成为英雄,对杨世长给以很高评价。而后两句写自己,着重写老态龙钟。在这里,作者先以“而今休也”概括自己年老力衰,不会也不能再有所作为;然后以花作比,使用“花残人似,人老花同”极富抒情韵味的语句,写自己风烛残年,衰残如花,已失去当年的光泽。并以之作比,反衬出杨世长之年轻有为。末二句收合。前一句以黄花自比,言无须为“东篱韵减”,即自己的风彩不如当年而深感惊异,此乃时序使然;因而今正是桂花飘香,赡宫折桂之时。前一句切“九日”,后一句切“南宫”,收束全文,清楚地表明送杨世长赴礼部试并一举成名。在这里,作者采用合、分、合的结构方式,既充分展示了杨世长得以领乡荐的基本条件和光明前景,又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杨世长的友情,比喻生动,衬托得体,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轩病逝,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号“忠敏”。辛稼轩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