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一苇所如卷为何石川

· 黄佐
珠江千顷碧连天,一苇逍遥快似仙。 寻乐岂须蓬岛外,采真元是粤台边。 扶桑下照金浮晕,轮桂空明玉作田。 多少钓徒烟浪里,羡君来往过年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一苇:指小船。
  • :wěi,芦苇,这里比喻小船。
  • 逍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 蓬岛:神话中的仙岛,比喻遥远的理想之地。
  • 采真:追求真理或真实。
  • 粤台:指广东地区。
  • 扶桑:神话中的东方神树,日出的地方。
  • 金浮晕:金色的光晕,形容阳光照在水面上的景象。
  • 轮桂:指月亮,古代传说月中有桂树。
  • 玉作田:形容月光下的水面如玉一般晶莹。
  • 钓徒:钓鱼的人。
  • 烟浪:烟雾缭绕的波浪,形容江面上的景象。

翻译

珠江水域广阔,与天相连,一叶小舟在江上自由漂荡,感觉如同仙人一般。寻找乐趣何须远赴神话中的蓬莱仙岛,追求真理其实就在广东的这片土地上。太阳从东方升起,金色的光芒照在水面上,形成美丽的光晕;月亮高悬,月光下的水面如同玉石一般晶莹剔透。江上的钓鱼人,看到你年年如一日地在这片烟雾缭绕的波浪中来来往往,无不羡慕你的生活。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珠江上的壮阔景象和诗人的逍遥心境。诗人通过对比神话中的仙境与现实中的珠江,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对真理追求的执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扶桑”、“金浮晕”、“轮桂”等,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结尾处的“钓徒”形象,更是以旁观者的视角,衬托出诗人生活的自在与超脱。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黄佐

明广东香山人,字才伯,号泰泉。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江西提学佥事,旋改督广西学校。弃官归养,久之起右春坊右谕德,擢侍读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事。与大学士夏言论河套事不合,寻罢归,日与诸生论道。学从程、朱为宗,学者称泰泉先生。所著《乐典》,自谓泄造化之秘。卒,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