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程乡僧之京请藏

· 杨闱
螭头乞法念如焚,春雨满天一锡分。 谁信唐魔迷道易,不辞汉使获书勤。 蒲团夜渡黄河月,贝叶朝承紫阙云。 归坐百花洲上演,三车分与老龙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螭头(chī tóu):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这里指宫殿的装饰物。
  • 乞法:请求佛法。
  • 一锡:僧人用的锡杖。
  • 唐魔:唐代的高僧。
  • 获书:获得经书。
  • 蒲团:僧人打坐用的圆形垫子。
  • 贝叶:古代用来写经文的树叶,这里指佛经。
  • 紫阙:皇宫的别称。
  • 三车:佛教中指三乘,即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
  • 老龙:指深谙佛法的长者。

翻译

心中如焚地请求佛法,春雨满天,一锡杖分隔。 谁会相信唐代高僧迷惑道路容易,不辞辛劳地获得经书。 夜晚在蒲团上渡过黄河的月光,白天贝叶经文在紫阙云端承托。 归来坐在百花洲上演讲,三乘佛法分与老龙听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前往京城请求佛法的旅程和心境。诗中,“螭头乞法念如焚”表达了僧人对佛法的渴望和急切,而“春雨满天一锡分”则形象地描绘了旅途的艰辛。后两句通过对唐代高僧和获得经书的描述,展现了僧人对佛法的执着追求。最后两句则描绘了僧人归来后在百花洲上演讲佛法的场景,以及与老龙分享佛法的情景,体现了佛法的传承和普及。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僧人对佛法的虔诚和追求。

杨闱

杨闱,字今鹤。大埔人。泷孙。壮岁弃诸生,后偕郭之奇、黄奇遇游吴越江楚,道齐梁入都门,诗学日进。曾与修揭阳、大埔县志。归老海阳之龟湖,年九十一卒。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三○、民国《大埔县志》卷二六有传。 ► 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