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竹分得临字

· 黄佐
江南摇落气萧森,爱尔修篁自作林。 清籁在天闻日夜,翠云随地变晴阴。 秦楼凤下湘山远,羌塞龙吟渭水深。 何似习池通蒋径,秖应风雨亦登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摇落:凋谢,零落。
  • 气萧森:气氛凄凉冷落。
  • 修篁:修长的竹子。
  • 清籁:清脆的响声。
  • 翠云:形容竹叶茂密如云。
  • 羌塞:边塞,这里指竹笛声。
  • 习池:习家池,东汉习郁的园林,后泛指园林。
  • 蒋径:蒋诩的竹径,比喻隐居之所。

翻译

江南的草木凋零,气氛凄凉,我赞美你这修长的竹子自成一片林。 清脆的响声在天空日夜回响,翠绿的竹叶如云,随着天气变化,晴阴不定。 秦楼上的凤凰飞下,湘山显得遥远,羌笛声在渭水深处回荡。 哪里比得上习家池旁的蒋诩竹径,只需风雨相伴,便可登临欣赏。

赏析

这首作品以竹为主题,通过对竹子的描绘,展现了其坚韧不拔、自成一格的品质。诗中“清籁在天闻日夜,翠云随地变晴阴”巧妙地将竹子的自然特性与天地间的变化相结合,表达了竹子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尾联以习家池和蒋诩竹径作比,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竹子高洁品质的赞美。

黄佐

明广东香山人,字才伯,号泰泉。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江西提学佥事,旋改督广西学校。弃官归养,久之起右春坊右谕德,擢侍读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事。与大学士夏言论河套事不合,寻罢归,日与诸生论道。学从程、朱为宗,学者称泰泉先生。所著《乐典》,自谓泄造化之秘。卒,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