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韵五首

· 黄淳
宋迹逢厓业已空,濒危谁奏补天功。 黄龙雾散沈青海,白浪魂归泣故宫。 岂有降旗随断锁,独追和议怨秋风。 乾坤此闰无穷恨,一曲哀歌明月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yá):山崖,这里指宋朝的残余势力。
  • 濒危:接近危险。
  • 补天功:比喻挽救危局的功绩。
  • 黄龙:指黄龙府,金朝的都城。
  • 沈青海:沉入青海,比喻失败或毁灭。
  • 白浪魂归:指战败的将士魂魄归来。
  • 故宫:旧时的皇宫,这里指宋朝的皇宫。
  • 降旗:战败投降时降下的旗帜。
  • 和议:和平协议。
  • 乾坤:天地,这里指国家或世界。
  • :额外的时间,这里指多余的忧愁或恨意。
  • 哀歌:悲伤的歌曲。

翻译

宋朝的遗迹在山崖边已经空无一物,谁能在危急时刻奏响挽救天下的功绩?黄龙府的雾气散去,沉入了青海,战败的将士魂魄哭泣着回到了旧时的皇宫。难道有投降的旗帜伴随着断裂的锁链,只有追寻和平协议的怨恨随着秋风而起。天地间这多余的恨意无穷无尽,一曲悲伤的歌曲在明月东升时响起。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宋朝灭亡的哀思和对战败将士的同情。诗中通过“黄龙雾散沈青海,白浪魂归泣故宫”等意象,描绘了战败后的凄凉景象,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黄淳

明广州府新会人,字鸣谷。万历八年进士。任宁海知县,修方孝孺祠以崇教化,锄豪猾。工画,能诗。有《鸣山堂集》、《李杜或问》。 ► 1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