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宝应:地名,今江苏省宝应县。
- 寇盗:指盗贼或敌军。
- 青烟尽:形容战乱后村庄荒凉,炊烟断绝。
- 剩水残山:形容战乱后景象凄凉,山河破碎。
- 白昼阴:形容白天也显得阴沉,暗指战乱带来的阴霾。
- 枕藉:尸体横七竖八地躺着。
- 横尸:横躺的尸体。
- 露骨:尸体未被掩埋,暴露在外。
- 举目:抬头看。
- 伤心:感到悲伤。
- 募兵:招募士兵。
- 累岁:多年。
- 糜费:浪费。
- 军储:军队的储备物资。
- 百万金:形容数量巨大。
翻译
宝应的居民为何如此悲惨,今年遭受了两次盗贼的侵袭。 远处的村庄和近郊的城郭,炊烟都已断绝,只剩下残破的山河,白天也显得阴沉。 尸体横七竖八地躺着,有的甚至暴露在外,我乘舟经过,抬头所见,只有无尽的悲伤。 多年招募士兵,却徒劳无功,浪费了大量的军费,可惜了那些价值百万金的军备物资。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代宝应地区遭受战乱后的凄凉景象,通过“青烟尽”、“剩水残山”等意象,生动地传达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人民的苦难。诗中“枕藉横尸犹露骨”一句,更是以直观的画面,展现了战后的惨状。结尾对募兵的无效和军费的浪费表示了深深的遗憾,反映了诗人对当时军事和政治状况的批评。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是对战乱时代的有力控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