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士俞应和出守处州道由滁阳留之信宿志喜

乘舟访戴下山阴,风雨官斋细论心。 万里驱驰怀尺剑,百年交谊重兼金。 寻幽径里黄花暮,言别尊前绿酒深。 明日悠悠旌旆杳,远惭张翰独知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门士:门生,学生。
  • 俞应和:人名。
  • 处州:地名,今浙江省丽水市。
  • 滁阳:地名,今安徽省滁州市。
  • 信宿:连宿两夜。
  • 志喜:表达喜悦之情。
  • 乘舟访戴:乘船访问戴姓友人。
  • 山阴:地名,今浙江省绍兴市。
  • 官斋:官府中的书房或住所。
  • 尺剑:短剑,比喻小的才能或抱负。
  • 兼金:双倍的好金子,比喻非常珍贵。
  • 黄花:菊花。
  • 尊前:酒杯前,指饮酒时。
  • 绿酒:新酿的酒。
  • 旌旆:旗帜,此处指官员的仪仗。
  • :远得不见踪影。
  • 张翰:东晋时期的文学家,以知音著称。

翻译

乘船去访问戴姓友人,一路下到山阴,风雨中在官斋里细细交谈心事。 万里奔波,心中怀揣着小小的抱负,百年的深厚友谊比双倍的好金子还要珍贵。 在寻找幽静之地的路上,黄昏时分看到菊花,饮酒告别时,新酿的酒更显深情。 明天,你的旗帜将远去,不见踪影,我远比张翰还要惭愧,因为我没有像他那样拥有知音。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友人俞应和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其即将离去的惋惜之情。诗中通过风雨中的官斋细谈、万里驱驰的抱负、百年的交谊比金子还要珍贵等意象,展现了两人之间不凡的友情。结尾处提到张翰,暗示了作者对知音难寻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离去后的孤独和惆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

黄廷用

明福建莆田人,字汝行,号少村、四素居士。嘉靖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检讨,历司经局洗马兼翰林侍讲,以言官论,出为衡州府通判,累官至工部右侍郎,又被论罢归。倭寇陷莆田,被俘,历五月乃得归。有《少村漫稿》。 ► 5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