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水

· 黄佐
驱车至洮阳,山川互盘纡。 淮南征战后,衣冠满如墟。 好鸟鸣青林,交交如自娱。 问女游何所,戢翼方踟蹰。 湘沅自南北,人生无定居。 桑土阴以雨,何由能拮据。 随阳愧鸿雁,逐美怜駏驉。 托身苟得所,不乐将焉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洮阳:地名,今甘肃省临洮县。
  • 盘纡:曲折回旋。
  • 衣冠:指士大夫、官绅。
  • :废墟,荒地。
  • 交交:鸟鸣声。
  • 戢翼:收起翅膀,停止飞翔。
  • 踟蹰:徘徊不前。
  • 桑土:桑树下的土地,指家园。
  • 拮据:经济困难,生活艰难。
  • 駏驉:一种小兽,比喻小人。

翻译

驾车来到洮阳,山川曲折回旋。 淮南征战之后,士大夫们满目荒凉。 美丽的鸟儿在青翠的树林中鸣叫,仿佛自得其乐。 我问女子游荡何处,她收起翅膀,徘徊不前。 湘江和沅江自南北流去,人生却无定所。 桑树下的土地因雨而阴湿,生活怎能不艰难。 随阳而飞的鸿雁令人惭愧,追逐美味的駏驉令人怜悯。 若能找到安身之所,不快乐又将如何。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战乱后洮阳的荒凉景象,通过山川、鸟鸣、女子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乱的厌倦。诗中“衣冠满如墟”一句,深刻揭示了战乱给社会带来的破坏。后文通过对比鸿雁和駏驉,以及对桑土阴雨的描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安定生活的渴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深切向往。

黄佐

明广东香山人,字才伯,号泰泉。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江西提学佥事,旋改督广西学校。弃官归养,久之起右春坊右谕德,擢侍读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事。与大学士夏言论河套事不合,寻罢归,日与诸生论道。学从程、朱为宗,学者称泰泉先生。所著《乐典》,自谓泄造化之秘。卒,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