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宿篇游清远峡山寺作
注释
- 中宿:指中途停留。
- 兰若:指寺庙。
- 峥嵘:形容山势高峻。
- 扃钥:比喻封闭或守护。
- 二曜:指日月。
- 万雷:比喻声音巨大。
- 林壑:山林与沟壑。
- 苍苍:形容草木茂盛。
- 交互:交错。
- 柔橹:轻轻摇动的船桨。
- 萝幌:藤萝编织的窗帘。
- 上方:指山顶。
- 茫昧:模糊不清。
- 曾轩:高大的楼阁。
- 曲磴:曲折的石阶。
- 盘盘:曲折回旋的样子。
- 瀰:满。
- 眼眵:眼屎。
- 足趼:脚底的老茧。
- 青蛟螭:传说中的水生动物,形似龙。
- 茆:茅草。
- 和光洞:地名,洞名。
- 烛龙:神话中的龙,能照亮黑暗。
- 元蝉:即玄蝉,黑色的蝉。
- 燕坐:安静地坐着。
- 鱼鸟嬉恬:鱼和鸟自由自在地嬉戏。
- 殷殷:形容声音深沉。
- 搴:摘取。
- 琼蕊:美丽的花朵。
- 荷锸:扛着锄头。
- 石髓:传说中的仙药。
- 赏馀:欣赏之余。
- 兴极:兴致极高。
- 登舻:上船。
- 金枢:指天上的星宿。
- 凭虚:凭空。
- 舒笑:开怀大笑。
- 岩居川观:居住在山岩,观赏河流。
- 龙蠖:比喻隐居或不显露的人。
- 击汰:划船。
- 飞来之说:指飞来峰的传说。
翻译
中宿山真是壮观啊,山顶上的寺庙巍峨耸立。两边的山崖夹峙,怒涛汹涌,仿佛守护着日月,发出万雷般的声响。山林与沟壑交错,苍苍莽莽,回首北望,南云飘渺。帝子游历此地,不记得春光已逝,轻舟与海鸥相伴,朝朝暮暮。我登上山顶,回忆起曾在萝幌间闻到的妙香。旧游如梦,十年已过,天风吹拂着我的芙蓉衣裳。与山僧对话,一切都显得模糊不清,玉环金锁已不知去向。半云亭依旧,谁又建起了高大的楼阁与之相对。曲折的石阶盘旋而上,眼前满是舞动的竹叶,映水之处,仿佛有青蛟螭潜伏。崎岖地转向西,穿过茅草进入和光洞,古老的烟光湿润。烛龙照亮了积阴,仰听玄蝉在风中急促地鸣叫。坐下来,形神清爽,鱼鸟嬉戏,仿佛有情。忽然听到云外暮钟响起,声音深沉,如同斗飞泉鸣。攀着枝条还想摘取美丽的花朵,扛着锄头还想寻找仙药。欣赏之余,兴致极高,便上船,月亮升起,星光如洗。刚才的探险虽然辛苦,但凭空舒展笑容,天空显得更高。居住在山岩,观赏河流,这是我素来的愿望,世间的一切隐居或不显露的人,都如同毫毛一般微不足道。在江边划船,享受这美好的夜晚,与客人开怀畅饮。暂且放下万事,只管歌唱欢呼,飞来峰的传说,谁知道真假。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中宿山的壮丽景色和作者的游历体验,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山水的魅力和作者的情感。诗中,“中宿之山吁壮哉”一句,即以感叹的语气开篇,奠定了全诗的基调。随后,通过对山势、水声、林壑的细腻描绘,构建出一幅宏大的自然画卷。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对个人感受的抒发,回忆旧游,感慨时光,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眷恋和对尘世纷扰的超脱态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黄佐
黄佐的其他作品
- 《 元旦 》 —— [ 明 ] 黄佐
- 《 五坡岭文山丞相表忠祠 》 —— [ 明 ] 黄佐
- 《 白崖歌为同年刘太仆清甫 》 —— [ 明 ] 黄佐
- 《 送邹东郭太常往南院 》 —— [ 明 ] 黄佐
- 《 春日玄览台独坐偶成四首 》 —— [ 明 ] 黄佐
- 《 送王学录之大理通判二首 》 —— [ 明 ] 黄佐
- 《 侍车驾幸太学恭赋一律 》 —— [ 明 ] 黄佐
- 《 题居竹轩 》 —— [ 明 ] 黄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