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樗庵韵奉简草心愚庄二友二首

· 黄淮
青年射策向南宫,回首俱成鹤发翁。 楚水闽山千里隔,暮云春树寸心同。 穷途愧我飘零久,画省多君德望隆。 庆泽流芳端有自,高门何独羡于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樗庵:人名,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同僚。
  • 草心愚庄:人名,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同僚。
  • 射策: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一种形式,即对策。
  • 南宫:古代指尚书省,也泛指朝廷。
  • 鹤发翁:指白发老人,这里形容年老。
  • 楚水闽山:分别指楚地(今湖南、湖北一带)和闽地(今福建一带)的水和山,这里泛指两地。
  • 暮云春树:暮云指傍晚的云,春树指春天的树,这里用来形容思念之情。
  • 寸心同:指心意相通,情感相同。
  • 穷途:指困境,艰难的境遇。
  • 画省:指尚书省,也泛指朝廷。
  • 德望隆:指品德高尚,声望显赫。
  • 庆泽流芳:指好的名声和恩泽流传后世。
  • 高门:指显贵之家。
  • 于公:人名,可能是指某个显贵的人物。

翻译

年轻时一同参加科举考试,向着朝廷的尚书省进发,如今回首,我们都已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楚地的水,闽地的山,相隔千里,但傍晚的云和春天的树,却让我们的心意相通。在困境中,我深感自己漂泊已久,而你们在朝廷中品德高尚,声望显赫。好的名声和恩泽能够流传后世,这是有原因的,显贵之家何以独羡于公呢?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同窗时光的怀念,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思念。诗中通过“楚水闽山”与“暮云春树”的对比,形象地描绘了地理距离与心灵相通之间的矛盾与和谐。后两句则体现了作者对友人德行与声望的赞赏,以及对家族荣耀的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友情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黄淮

明浙江永嘉人,字宗豫,洪武三十年进士。永乐时,曾与解缙等并直文渊阁,进右春坊大学士。后为汉王高煦所谮,系诏狱十年。洪熙初复官,寻兼武英殿大学士,与杨荣等同掌内制。官终户部尚书。性明果,达于治体,善谳疑狱。有《省愆集》、《黄介庵集》。 ► 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