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洲歌
圣明济济誇多士,大藩官寮亦仪度。
唴君况是英妙人,风尘摆脱沧洲趣。
渝水西来匝凤池,屏障前开孤璧奇。
得地城南还世居,石洲小筑偏相宜。
茅堂掩映隔江水,虎瞰潆洄才数里。
凉月纷纷下碧溪,薰风细细牵芳藟。
擘开烟雾棹舟入,坐爱石潭鱼可数。
稚子忘耕南垄云,老翁冥钓西岩雨。
石洲信美胡弗居,眷顾不足意有馀。
我醉试为歌石洲,疏夫却恐画不如。
莫笑疏夫画不如,自报国恩将柰渠。
明月清风恣往来,青山白云随卷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济济:形容众多。
- 多士:众多士人。
- 大藩:大的藩镇,指地方上的高级行政区域。
- 官寮:官员。
- 仪度:仪态和风度。
- 唴君:此处应为对某人的尊称,具体含义不明,可能是指诗人自己或他人。
- 英妙:英俊美好。
- 风尘:指世俗的纷扰。
- 沧洲:指隐居之地,常用来比喻远离尘嚣的幽静之地。
- 渝水:指重庆的长江。
- 匝:环绕。
- 凤池:指皇宫中的池塘,这里比喻高雅之地。
- 屏障:屏风,比喻遮挡物。
- 孤璧:孤独的玉璧,比喻独特的美景。
- 得地:得到合适的地方。
- 城南:城市的南部。
- 世居:世代居住。
- 石洲:石头堆积成的小岛。
- 小筑:小型的建筑。
- 掩映:遮掩映衬。
- 虎瞰:虎视眈眈,形容地势险要。
- 潆洄:水流回旋。
- 薰风:和风。
- 芳藟:芳香的藤蔓。
- 擘开:分开。
- 烟雾:雾气。
- 棹舟:划船。
- 石潭:石头围成的水潭。
- 稚子:小孩子。
- 忘耕:忘记耕作,指隐居。
- 南垄:南边的田埂。
- 老翁:老人。
- 冥钓:静静地钓鱼。
- 西岩:西边的岩石。
- 信美:确实美好。
- 胡弗居:为何不住。
- 眷顾:关心照顾。
- 疏夫:疏远的人,可能是诗人自指。
- 画不如:画不出其美。
- 报国恩:报答国家的恩情。
- 柰渠:如何是好。
- 青山白云:比喻宁静的自然景象。
- 随卷舒:随着心情的起伏而变化。
翻译
圣明的时代,众多的士人令人夸赞,大藩的官员们也都有着优雅的风度。唴君你是个英俊美好的年轻人,摆脱了世俗的纷扰,享受着隐居的乐趣。渝水环绕着凤池流过,前面展开的屏障中有一处独特的美景。在城南得到了一个适合世代居住的地方,石洲上的小建筑特别合适。茅屋在江水边遮掩映衬,虎瞰般的地势回旋着水流,只有几里远。凉月纷纷落下碧绿的溪流,和风细细地牵动着芳香的藤蔓。分开烟雾,划船进入,坐在石潭边欣赏着可以数清的鱼儿。小孩子忘记了南边田埂上的耕作,老人在西边的岩石下静静地钓鱼。石洲确实美好,为何不住下来呢?虽然关心照顾不足,但心中仍有余意。我醉了试着为石洲唱歌,疏远的人却担心画不出其美。不要笑疏远的人画不出其美,自己报答国家的恩情将如何是好。明月清风自由往来,青山白云随着心情起伏而变化。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的隐居之地——石洲,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恩情的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渝水”、“凤池”、“石潭”等,构建了一个幽静而美丽的自然环境。同时,通过对“唴君”、“疏夫”等人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与国家责任的深刻思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国家忠诚的情感。
符锡的其他作品
- 《 舟过南昌有怀谢李诸子 其一 》 —— [ 明 ] 符锡
- 《 与费亨父游山因出妇翁介庵阁老扇面求和 》 —— [ 明 ] 符锡
- 《 宿徐州李工部官署题墨竹 》 —— [ 明 ] 符锡
- 《 十月归南冈喜黄花尚未尽委欣然对之偶题二绝 》 —— [ 明 ] 符锡
- 《 送道七表叔宰英德二十韵 》 —— [ 明 ] 符锡
- 《 游碧落洞漫题二首 》 —— [ 明 ] 符锡
- 《 观莲城西主人出酒鼓琴偶用璧间韵奉呈同志一首 》 —— [ 明 ] 符锡
- 《 和荅东源 》 —— [ 明 ] 符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