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匡庐同元默定白鹿之游

湖水之阔阔莫收,庐山之高高莫俦。 青连百越诸天近,影落东溟海若愁。 驿下风湍深驻桨,山腰樵路曲沿流。 明朝两马冲云去,十载心期一日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匡庐:即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
  • 元默:元,开始;默,沉默,这里指开始沉默地游历。
  • 白鹿:传说中的神兽,常用来象征祥瑞或隐士。
  • 阔莫收:非常广阔,难以完全收入眼底。
  • 高莫俦:非常高,无法比拟。
  • 百越:古代对南方各族的统称。
  • 诸天:佛教用语,指天界的众多世界。
  • 东溟:东海。
  • 海若:海神。
  • 驿下:驿站附近。
  • 风湍:急流。
  • 驻桨:停船。
  • 樵路:山间小路,通常为砍柴人所走。
  • 曲沿流:曲折地沿着河流。
  • 两马:两匹马,这里指骑马。
  • 冲云:形容马匹奔跑迅猛,仿佛要冲入云霄。
  • 十载心期:十年来的心愿。
  • 一日酬:一天之内实现。

翻译

湖水广阔无垠,庐山高耸入云,两者皆无法用言语形容。庐山青翠连绵,似乎与远方的百越之地相连,天界也近在咫尺;山影倒映在东海之中,令海神也感到忧愁。在驿站附近,因急流而停船,沿着山腰的樵夫小路曲折前行。明日,我将骑马冲入云霄,十年来的心愿终于在一天之内得以实现。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庐山的雄伟与湖水的辽阔,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自然的壮丽景色。诗中“青连百越诸天近”一句,巧妙地融合了地理与神话,增强了诗歌的神秘感和想象力。末句“十载心期一日酬”则表达了诗人对实现心愿的迫切与喜悦,体现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