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宫习仪次日边何二奉常既往上陵有作见怀次韵

玄房秋雨更潇森,滴滴随风直到心。 感慨于时竟何补,酒杯在我不论深。 两贤謦欬犹如昨,千古人心只是今。 琴遇知音须一奏,敢言天下少知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玄房:指幽暗的房间。
  • 潇森:形容雨声细密而凄凉。
  • 謦欬(qǐng kài):咳嗽声,比喻言谈。
  • 知音:理解自己、能赏识自己的人。

翻译

在幽暗的房间里,秋雨更加细密凄凉,滴滴答答的风声直入心扉。 对于时局的感慨又能弥补什么呢?酒杯在我手中,不论深浅。 两位贤人的言谈仿佛就在昨天,千古不变的是人心。 琴若遇到知音,就该弹奏一曲,敢说天下缺少知音。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秋雨、酒杯、言谈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感慨和对知音难寻的哀叹。诗中“玄房秋雨更潇森”描绘了凄凉的氛围,而“感慨于时竟何补”则抒发了对现实的无奈。最后两句“琴遇知音须一奏,敢言天下少知音”深刻表达了诗人对知音的渴望和现实中知音难寻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追求。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