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司徒钱桐溪考绩北上诗

朱雀桥边好鸟啼,提壶相送石城西。 江天渺渺孤帆远,草树依依望眼迷。 社稷奠安馀献纳,江淮儿女藉提携。 从来知恤惟乡土,前席烦公奉拜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朱雀桥:南京的一座古桥,位于秦淮河上。
  • 提壶:提着酒壶,这里指送行时携带酒以示祝福。
  • 石城:南京的别称。
  • 渺渺:形容水势辽阔,视野模糊。
  • 依依:形容树木枝叶柔弱,随风摇摆。
  • 社稷:国家的代称。
  • 献纳:进献忠言。
  • 提携:帮助,扶持。
  • 前席:古代君王接见臣子时,为了听得更清楚,会向前移动坐席。
  • 拜稽:古代的一种礼节,表示尊敬。

翻译

朱雀桥边,美丽的鸟儿欢快地啼叫,我提着酒壶在石城西边为你送行。 江天辽阔,孤帆渐行渐远,岸边的草树随风摇曳,我的视线也变得模糊。 国家的安定,除了你的献言献策,还有你扶持江淮地区的儿女。 自古以来,真正懂得关怀的,只有家乡的土地,我期待你带着这份关怀,向前席的君王奉上最深的敬意。

赏析

这首诗是湛若水赠给司徒钱桐溪的送别诗。诗中通过朱雀桥、石城西、江天孤帆等意象,描绘了送别时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钱桐溪的深厚情谊和对其政治才能的赞赏。诗的后半部分强调了钱桐溪对国家的贡献和对江淮儿女的扶持,体现了诗人对家乡和国家的深情关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