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蓑笠:(suō lì) 指农民或渔夫的雨具,这里比喻隐居生活。
- 冠缨:(guān yīng) 古代官员的帽子和帽带,这里指官职。
- 中岁:中年时期。
- 污:玷污,这里指勉强得到。
- 一第名:科举考试中的一个等级,这里指科举功名。
- 金马:指朝廷。
- 曼倩:(màn qiàn) 指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这里比喻有才华的人。
- 成都:地名,这里指隐居之地。
- 君平:指东汉隐士严君平,这里比喻隐士。
- 邯郸:地名,这里指梦境。
- 乖崖:(guāi yá) 指不适应官场生活。
- 閒散:(xián sǎn) 闲散,无所事事。
- 救火:比喻紧急处理事务。
翻译
我们共同放弃了官职,选择了隐居生活,中年时还勉强得到了科举功名。朝廷里有官职留给像司马相如这样的才子,但成都却没有地方可以隐居像严君平这样的隐士。我在邯郸梦醒,明白了人间的虚幻,而你却带着声誉回归,得到了使者的赞誉。我也担心自己不适应官场生活,过于闲散,而时代正需要我们紧急处理事务,我却显得无情。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蓑笠”与“冠缨”的对比,以及对“金马”与“成都”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选择。诗末的“救火”比喻,既表达了对时局的关切,也反映了自己在闲散与责任之间的挣扎。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赠邓生君恪二首 》 —— [ 明 ] 湛若水
- 《 陈琴溪司成于凭虚阁修会得绳字 》 —— [ 明 ] 湛若水
- 《 为梁宪甫进士寿亲禄峰六十一华诞 》 —— [ 明 ] 湛若水
- 《 次韵潘黄门出关宿坡垒之作 》 —— [ 明 ] 湛若水
- 《 送少司空韩信山致仕归东鲁 》 —— [ 明 ] 湛若水
- 《 甲辰八月九日自西樵发南岳舟十二夜泊清远东林寺作 》 —— [ 明 ] 湛若水
- 《 精舍甫成寄怀觉山侍御 》 —— [ 明 ] 湛若水
- 《 偶书与诏使陕右白上舍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