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边奉常早习仪朝天宫之作

居然仙仗列森森,南北尧天共此心。 五度嵩呼瞻圣切,两年芹曝祇谁深。 琳宫想像蓬莱地,宝运争看治化今。 惆怅金陵秋雨里,何由洗耳听韶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依照别人所作诗歌的韵脚和次序来和诗。
  • 奉常:古代官名,这里指边奉常,即边贡,明代文人。
  • 朝天宫:位于南京的一处道教宫观。
  • 森森:形容排列整齐、庄严。
  • 尧天:比喻太平盛世。
  • 嵩呼:古代臣子朝见皇帝时的礼节,高声呼喊万岁。
  • 芹曝:比喻微薄的贡献或自谦之词。
  • 琳宫:指道观或宫殿。
  • 蓬莱:神话中的仙境。
  • 宝运:指国家的吉祥和繁荣。
  • 治化:指政治清明,社会和谐。
  • 惆怅:形容心情失落、忧伤。
  • 韶音:指美好的音乐,这里比喻美好的政治局面。

翻译

仙人的仪仗整齐排列,庄严肃穆,南北两地的人们都共同期盼着太平盛世。五次高声呼喊万岁,表达对皇帝的忠诚与敬仰,两年来微薄的贡献只是自谦之词。想象中的琳宫如同神话中的蓬莱仙境,国家的繁荣昌盛正被人们所瞩目。在金陵秋雨中感到忧伤,多么希望能洗净耳朵,聆听那美好的政治局面带来的和谐之音。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仙仗森森、南北共心的场景,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向往和对皇帝的忠诚。诗中运用了嵩呼、芹曝等典故,以及琳宫、蓬莱等意象,展现了作者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盼。结尾处的惆怅与洗耳听韶音的愿望,则抒发了对现实政治的忧虑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理想政治的追求。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